復職就意味著必將扭轉蔣使國民黨的政策向右轉的傾向。
但是,蔣的意圖不像武漢所希望的那樣——改善蔣同政府之間的合作(蔣作為總司令是隸屬於政府的),使北伐和國民革命繼續在更為團結一致的氣氛下前進。相反,他進行討價還價並陰謀製造分裂。但他控制武漢國民政府、實行個人軍事獨裁的企圖,在3月中旬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上遭到了迎頭痛擊。①
①據《宋慶齡年譜》,第56頁。
可能就在這個時候,蔣在漢口日租界內設立了一個秘密機關,專門收買武漢方面的官員(特別是軍官),收買不成就進行顛覆。但這樣做對他來說還是太緩慢,所以他回到南昌之後就一心希望佔領上海後攫奪大權。他將把這座富庶的城市作為基地,依靠他素有聯絡的上海富豪,必要時還可以依靠強大的外國勢力,以壓倒武漢並制止群眾運動(由於群眾運動對他的軍事進展很有用處,所以他對這個目的暫時秘而不宣,還在口頭上說群眾運動的好話)。
在軍事上,通往上海的道路逐步開啟,為此作出了很大的犧牲(傷亡的主要是那些有親武漢情緒的部隊)。負責全線指揮的蔣介石使用了他最喜歡用的辦法——這種辦法在廣東的東征戰役及以後的許多戰役中都用過——戰事一起,他聰明地把自己的總部設在距前線較遠的安全地帶,並儘可能不調他的嫡系部隊(這是他的軍事和政治資本)參戰,讓其他部隊去付出傷亡的代價。但在勝利臨近時,他就立即率領這些經過休養生息、武器兵員完整無損的嫡系部隊趕往前線,以便把新佔領的地區控制在自己手中。
但上海的情況卻非蔣介石始料所及。這座中國最大的工業城市不是由軍隊而是由周恩來為首的地下共產黨員領導的工人武裝起義,從軍閥統治下奪取過來的。1926年10月,上海工人就舉行了第一次武裝起義,因組織不善而告失敗。1927年2月的第二次起義雖然準備工作較為充分而且有30萬人參加罷工,但仍被鎮壓下去。驚惶失措的軍閥當局使用了極為殘酷的手段,許多共產黨人的首級被割下來掛道旁示眾。8月21日,全市再度實行總同盟罷工,80萬人參加,第三次起義開始。到23日,軍閥部隊逃離上海。中國第一大城市——除外國租界外——歸於工人手中。
上海的大銀行家和大買辦們(絕大多數已住進租界)被工人起義嚇壞了。中小工商業者對“赤化”和列強幹涉也存在恐懼心理,所以當這些中間分子被邀請派代表參加新的革命的市政府時,他們都不敢參與。勝利了的上海工人仍然把國民革命軍看作是自己的隊伍,正準備熱烈歡迎。而上海大資本家的密使也已到了總司令部謁見蔣介石,請求這位總司令趕快派兵到上海來解除工人武裝,把群眾運動鎮壓下去。作為回報,他們答應給蔣大量財政援助,並告訴蔣,已有外國重兵駐守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將保持“善意中立”。
蔣答應了這筆交易。經公共租界工部局主席美國人斯特林·費森登和法租界當局同意,由蔣向上海“青幫”頭子、販賣鴉片起家的杜月笙(蔣曾是他的門下)供應步槍5,000枝和其他裝備。按照西方列強強加於中國的不平等條約,任何攜帶武器的中國人本來是不許透過外國租界的。但現在他們自己卻違反這一規定,讓杜手下的人帶著蔣供應的武器、乘坐他們提供的有篷卡車透過租界①。工人糾察隊受到來自背後的突然襲擊,有的被抓住斬首,有的還沒有明白過來是怎麼回事,就被反動派的子彈擊中犧牲了。
①這次在武漢舉行的全會由於國民黨左派及共產黨人的努力,透過了一系列決議,重申孫中山三大政策及國共合作,強調發揚民主、提高黨權、實行集體領導、防止個人軍事獨裁併大大限制了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的權力。
(二)堅決回擊蔣介石的叛變
1927年4月12日是中國現代史上黑暗的一天。蔣介石派出自己的軍隊去對付為他掃清了進城道路的工人群眾,屠殺了數千人。根據他的密令,由國民黨右派軍官指揮的部隊在南京、廣州和農村地區也進行了同樣的大屠殺。
早在3月20日曾發生過一起“南京事件”。據說有幾個外國僑民被蔣計程車兵殺害,停泊在下關江面的西方列強軍艦就開炮向城內猛轟,大批中國人死難。事後,英、美、法、意等國向蔣發出了最後通牒。但在蔣叛變之後,就再也不提起這份最後通牒了。原來,這些外國的行動和威脅不過是對蔣和國民黨右派發出的訊號,告訴他們現在已是他們放棄反帝、把槍口轉向自己同胞的時候了。當時英國外相奧斯汀·張伯倫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