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龍啍了一聲,道:“孔、孟、荀三位夫子在治國上均無建樹,仍是因為各國之君無識人之名,不用其人,要不然早就己經聖王於天下了,何況儒家弟子遍及天下,人數之眾遠非其他各家所比,假以時日,必然能為君王所用,而法家專以嚴刑峻法治國,仍是行欺民愚民之政,又怎能長久,雖然秦國僥倖,才能得以存活百年,想要超過周朝,根本就不可能。”
申慎的眉尖一挑,正要出言反駁,淳于鍾秀己笑道:“未來之事,虛無縹渺,秦國能夠存在多少年,就算是有相術大家,也未必算得清楚。兩位就不必爭論,還是立眼於今,再做分辯。”
她這一開口,也正好為兩人解了圍,要不然兩人爭論秦國能存在多少年,確實沒法爭得清楚。因此高原到有些佩服她,到也不愧有才女之名,一句話就切中了要害。而且讓兩人都保住了顏面。
不過剛才聽申慎和公孫龍的辯論來看,申慎是抓住了儒家的軟肋,chūn秋戰國己來,只要是任用法家變法的國家,都能夠強盛起來。而儒家在治國方面,確實沒有多少拿得出手的誠績,甚致可以說是一無事成。孔、孟、荀三位儒家宗師在其有生之年,雖然都是名滿天下,而且每一個人都曾遊歷天下,奔走於各國之間,向各國國君推銷自己的學術主張,到是也有不少君主非常禮遇,盛情接待他仙,可惜沒有那一個君主對他們委以重任,也釆納他們的學術主張治國。
如果是一個兩個,還可以說是君主沒有識人之明,但所有的君主都沒有釆納儒學治國,那麼就只能從儒學自身去找原因了。可惜這三位宗師,還有後來的儒家學者都一無例外的沒有檢討儒學的優劣,把責任推到了各國君主的身上。當然後世也有人評價,認為這三位宗師能夠始終堅持自己的理想,並不曲意去迎合當權者,比後世那些一味奉迎君主,而肆意歪曲儒學的無恥儒者,要強得多。
但公孫龍對得也很得當,在治國方面,儒家確實拿不出什麼成績,但他卻把重點放在儒家的弟子眾多這一點上,而這怡怡又是法家最大的不足之處。
而就在這時,宋榮道:“兩位先生都是飽學之士,立論精彩,本當有大成就,可惜兩位都己經誤入歧途,實在令人惋惜。”
申慎和公孫龍都有些不高興,不過宋榮也是趙國的知名學者,論年齡也是兩人的長輩,因此兩人也不敢輕意反駁,相反齊聲道:“願聽夫子教晦。”
宋榮微微一笑,道:“人生在世,莫不以有所做為當做立身之本,王候將相,建功立業,出人頭地,名垂千古,都是為了顯示其‘有為’而己。卻不知道以‘有所做為’當做立身之本,仍是大錯,只有‘無為’才是天地間至為高深的大道啊。”
淳于博仍然不作聲,還是淳于鍾秀道:“如果按宋夫子的意思,難到說只有什麼都不做,才是正道嗎?”
宋榮微笑點頭,道:“正是因為每個人都想‘有所作為’,才使人人yù念大熾,結果爭端百起,萬惡俱至,如果人人都能以‘無為’當做立身之本,才能使天下清淨,民心不亂,因此真正的聖人絕不可推行‘有為’,而應示天下以‘無為’之道,只有‘無為’之道成,天下才能大治。”
第六十六章 名士才女
高原和李瑛鴻走進涼亭,除了主席之外,在左右各放著四張桌案,桌上放著果品美酒,且己有六張桌席上有人安坐,有老有少,年紀最大的估計超過六旬,而小的可能還不到三十。有的閉目養神,有的眺望湖面的風光,還有兩個在竅竅私語。而在四周還有八名美貌的年輕侍女在亭中待奉。
雖然這時己是深秋季節,秋風頗為寒冷,但涼亭的四周有有火爐,因此並不算太冷。小湖雖然不大,但湖邊假山疊石,碎石小徑,垂柳青青,隨風而動,湖面粼粼水光,不時有一片片落葉飄落水中,掀起一圈圈漪漣,對岸綠樹花叢,亭臺樓閣,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地方。
見家人把高原和李瑛鴻領來了,有一個侍女將他們兩人另到左邊第二席的位置就坐。而兩人進了涼亭,上了年紀的人到是都還能不動聲色,但有兩個年輕的人卻都特別注示著兩人,當然他們的目光主要都集中在李瑛鴻的身上。畢竟美人永遠都是吸引人的目光。
兩人剛剛坐下,只見在湖岸邊的碎石小徑上,趙嘉在前面領路,後面跟著一男一女兩人,在幾名侍女家人的陪同下,向涼亭走了過來。只不過離得較遠,看不清面貌。不過誰都猜得出來,這是淳于父女。
雖然涼亭中的眾人也都紛紛起身,不過總算都是自重身份,並沒有迎出去,不過剛才那兩個關注李瑛鴻的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