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騎軍分散襲擊敵軍的薄弱環節,是以前漢軍最常用的戰術,秦軍可是吃過不少苦頭,因此秦軍在學習騎軍戰術的時候,這一套也是學得最好,練得最多的一項。而且這時漢齊聯軍已經深入秦國境內,秦軍可以說是在自家的地盤上作戰,不僅熟悉地形道路,而且還在一些村莊中設定了補濟點,可以讓秦軍長時間在外作戰,不用回大梁城中修整,而且大梁以東的一帶地區地勢平坦,也有利於騎軍作戰。
在一開始的時候,秦軍出擊到也頻頻得手,連續襲擊了合縱大軍的幾支運輸隊伍,還有二次攻擊合縱大軍的船隊,取得了不少的戰果,有的秦軍甚致遇到了合縱大軍的大隊人馬,也敢發動攻擊,而等大軍反應過來之後,就馬上撤出戰場,遠遠的逃竄,到是將騎軍的機動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
不過秦軍選擇得襲擊對像也都十分講究,大部份都是找齊軍下手,但不敢輕易的去招惹漢軍。因此遭遇到秦軍襲擊的,基本都是漢軍。
雖然連續遭遇秦軍的襲擊,合縱大軍的損失到並不算,但高原也知道,不能輕視秦軍的這種襲擊戰術,因為自己以前就常用的戰術,雖然每一次的戰果都不多,但卻可以積小勝為大勝,慢慢的消磨對手計程車氣和鬥志,而且看樣子秦軍還學得有模有樣,頗得了一些騎軍戰術的精髄。而這也讓高原感概不己,中華民族果然是一個聰明的民族,這才幾年的時間,秦軍就己經初歩學會了騎軍的戰術了。
但既然是知道了秦軍的戰術,高原自然有應對之策,畢竟在這個時候,漢軍才是騎軍戰術的老祖宗,而秦軍只能算是一個還未成年的孩孑。
其實對付這種騎軍突襲的戰術並不難,只要滿足兩個條件就行了,一是自己也同樣擁有一支騎軍,可以和對方的騎軍抗衡;二是能夠提前預警,發現來襲的騎軍。當然這兩個條件說起來簡單,但實施起來也並不容易。只不過這兩個條件,漢軍都俱備。
漢軍的騎軍,無論是在戰鬥力還是實戰經驗,都在秦軍之上,現在合縱大軍當中,漢軍有兩個軍的輕騎軍,共計是一萬人,另然還有三千斥候軍,實際也可以當做騎軍使用,而且有訓獸軍在,可以控制大量的飛鳥,因此在偵察、傳訊方面,也要遠遠強於秦軍,只要是有針對性的佈置,應付秦軍的突擊到也並不難。
於是高原立刻下令、將漢軍的輕騎軍也分散成千人隊為單位,輪流在大軍的周邊巡視,由其是重點保護運輸隊伍和船隊,同時命馴獸軍和斥候軍配合,在空中放出大量的飛鳥,搜找秦軍的行蹤。又命令齊軍,遇到秦軍的騎軍之後,不可慌張,而是立刻就地組織防守,在防守的時候,要以盾牌和長槍為主,固守待援。並且又下令,每隔三十里,修建一座物資儲備的小寨,每寨留二三千齊軍駐守,然後一個寨孑一個寨子的傳遞運輸,所有的運輸隊伍,儘量不在野外宿營。
而經過了這幾番佈置之後,秦軍再想要襲擊合縱大軍就不那麼容易了,不僅經常遭遇到漢軍的騎軍截擊,秦軍的騎軍和漢軍相比,還有一段相當的距離,因此一但和漢軍的騎軍相遇,秦軍基本都佔不到什麼便易,而且就算是遇到了運輸隊伍,也會遭到較為頑強的抵抗,不再是一打就散,一散就敗。往往會拖到合縱大軍的援軍趕來,秦軍只好撤退。
因此幾天以後,王賁見騎軍突襲戰術不在有以前的成果,而且還損失了不少的騎軍,也知道合縱軍有了應對之策,儘管王賁心裡十分鬱悶,為什麼當初漢軍用這一套戰術來對付秦軍的時候,讓秦軍束手無策,而輪到自己用同樣的戰術對付合縱大軍時,卻是有用了幾天,就不靈了。但也只好放棄了騎軍突擊的戰術,將騎軍全部都收回到大梁城裡,再另想其他的對策。
不過這時合縱大軍己經抵達了大梁城前不足十里的地方。但高原並沒有急於向大梁發動進攻,而是命令士兵在大梁城周邊修營立寨、挖掘戰壕陷進,埋下鹿角丫叉,擺出了一付做長期戰鬥的準備。
王賁對合縱大軍的行動並沒有懷疑,因為想要攻克大梁,決不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的事情,因此合縱大軍先修好自己的防禦工事,然後再向大梁發動進攻,也在情理之中。但王賁當然清楚,自己決不能讓合縱大軍就這樣輕易的在秦軍的眼皮底下修建自己的營防工事,無論如何也應該出擊一下,否則就會大大的打擊到秦軍士氣。
前一段時間秦軍的騎軍出擊,也取得了一些戰果,雖然還不能抵消突襲陶邑的失利,但也確實挽回了一些士氣,而且這時大梁己收到了咸陽的通告,秦國將會大舉向大梁加軍增援,這一來到是又鼓舞了不少秦軍計程車氣,因此王賁也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