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因此才有合縱連橫之術出現,公孫衍遊說東方六國,合眾國而攻秦,是為合縱;而秦國任用張儀,外連橫而鬥諸侯,這就是合縱連橫的來由,而張儀、公孫衍死後,秦國益強,東方六國漸弱,故此常以合縱對秦,先後又有蘇秦、魯仲連、四公孑,雖均為縱橫家,但卻都行合縱之策,以抗秦國,而秦國雖無張儀這樣的縱橫家,但仍以張儀所創的連橫之計,以破合縱,直到現在。高原點了點頭,淳于鍾秀的這段話,大體把合縱連橫的來歷說湥С�恕�
後世提到合縱連橫,往往就會想到張儀蘇秦,並且通常都是將這兩個人並稱,似乎這兩個人就是合縱連橫的代表,也是旗鼓相當的對手。
但其實張儀蘇秦並不是同一時代的人,雖然兩人的出生時間不詳,但按史料記載,蘇秦是死於公元前284年,張儀死於公元前310年,兩人相差了26年。而從兩人的經歷來看,張儀主要活動於秦惠文王期間,即公元前356年—311年間;而蘇秦的活動時間在燕昭王時代,即公元前335年-279年間,正好也相差了三十年左右,因此蘇秦基本沒有和張儀打過交道。而和張儀針鋒相對的,創立合縱之策的人,其實是公孫衍。
不過公孫衍的運氣似乎不好,在與張儀鬥法的過程中,始終棋差一招,處處受制,在歷史中的名頭遠沒有蘇秦響,因此有一些史料張冠李戴,將一些公孫衍的事蹟都安在蘇秦身上,結果給人以蘇秦就是合縱的創立者的印像,而不知道有公孫衍這個人。
其實公孫衍的才能並不在張儀之下,在公元前318年,公孫衍就發起了第一次合縱聯軍,聯合魏、趙、韓、燕、楚五國,並推舉楚懷王為合縱長,進攻秦國。但張儀從中游說分化合縱,使燕、楚兩國背盟,結果五國聯軍被秦國打得大敗,第一次合縱伐秦,就這樣以失敗告終。
隨後東方六國又先後組織了四次合縱聯軍攻秦,分別為:
公元前298年,孟償君約韓、魏兩國合縱聯軍攻秦,結果被秦國擊敗。
公元前287年,蘇秦佩六國相印,聯合齊、魏、趙、韓、燕、楚六國合縱攻秦,迫使秦昭王退還所攻佔的趙、魏、韓、楚等國部分土地,十五年不敢再出函谷關。這也是合縱取得的第一次勝利。而蘇秦也由此名震天下,和張儀並尊。
公元前247年,信陵君擔任魏國上將軍,組成魏、趙、韓、燕、楚五國合縱聯軍,大敗秦軍,乘勝攻至函谷關,秦軍緊閉關門,不敢再出關。
公元前241年,趙國大將龐煖組織魏、趙、韓、楚、衛五國合縱伐秦,但臨陣之際,楚國突然撤軍,結果聯軍被秦國打得大敗,從此以後,就再也沒有合縱了。
當然,如果這一次三國組成合縱成功,將是第六次合縱。
從總體來看,不計救援其他國家,而是主動進攻秦國組成的合縱共有五次,結局二勝三敗,並不佔優,因此高原並不看好合縱,也不能說沒有原因。
但除了最後一次以外,前四次合縱,都由公認優秀的縱橫家組織,結果兩勝兩敗,高原一時也分不出其中的原因來。如果說信陵君組織合縱成功,是因為信陵君精通兵法,但蘇秦並不是以兵法聞名,何況那時的秦國,還有名將白起坐鎮,但蘇秦組織的合縱也取得了成功,因此主將是否精通兵法,看來並不是決定的因素。
不過既然淳于鍾秀這樣問高原,她自然有自己的答應,不僅是高原頗感興趣,就連李瑛鴻也十分好奇,雖然李瑛鴻不喜歡處理政務,但合縱連橫可不是普通的政務,而是包括了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多方面因素,因此李瑛鴻對討論合縱連橫的問題,並不排斥。
見高原和李瑛鴻都注視著自己,淳于鍾秀這才道:“其實說穿了很單簡,合縱是集眾弱而攻一強,東方六國合力,自然遠強於秦國,只要是能夠齊心協力,團結一致,就洠в姓講皇で毓�牡覽恚�虼撕獻蕕氖だ��褪且蛭�鞴�漚幔��獻菔Ю����褪悄誆渴紫確至選!�
聽完了淳于鍾秀的這一番話之後,高原若有所思,而李瑛鴻道:“鍾秀的意思,想要合縱成功,首先要求合縱的各國團結,但怎樣才能讓合縱的各國團結一致呢?”
淳于鍾秀笑了一笑,道:“團結與否,其實就在於‘勢’,若是大勢所趨,各國必會團結一致,如果勢不所趨,則縱有公孫衍、孟償君這樣的奇材,也是無計可施。”
李瑛鴻還是半懂不懂,道:“那麼什麼是‘勢’呢?”
但高原卻聽懂了淳于鍾秀的意思,道:“鍾秀認為現在合縱的大勢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