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任何改變,希望能夠把這種局面永遠維持下去,儘管有一些有識之士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知道這種太平局面是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等秦國滅亡其他諸國以後,齊國也難以倖免,但有這樣見解的人,畢竟只是少數,想要改變齊國的這種惰性思想,並不容易。
在秦國吞滅三晉以後,齊國到是感覺到了一些威脅的氣息,有點緊張起來,但隨著高原擊敗秦軍,又呈顯出均勢局面,於是齊國上下都鬆了一口氣,又陷入了惰性中。
另外代齊楚三國商討組成的同盟,甚致合縱,秦國也洠в邢兇擰G毓�諂牘�柚昧舜罅康牡�ㄈ嗽保�⑶液筒簧倨牘�母吖俸雷逵忻芮械慕煌��虼蘇庋�南�⒖陝韃渙飼毓��
而秦國當然不希望看到代齊楚三國組成合縱,於是也派遣姚賈、頓弱兩人以秦國使臣的身份,公開來到齊國活動,並且還帶著數千鎰黃金的活動經費,破壞三國的同盟。首先自然是找到了齊國的國相後勝,送給後勝千鎰黃金,請後勝設法,阻止齊國加入抗秦的聯盟。同時還向齊國提出秦齊連橫的計劃來。
“連橫”是在戰國中期,秦國為了破解東方諸國合縱而施行的對策,簡單來說,就是和齊國結成同盟,使東西連成一條橫線,將列國南北分割開。
其實後勝本來就不贊同齊國和秦國為敵,一方面這幾十年來,他從秦國那裡得到的黃金超過了萬鎰,有道是拿人錢財,與人消災;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和田克臧爭權奪利,因此凡事田克臧贊同的事情,後勝當然要反對。不過田克臧的背後有代楚兩國支援,後勝一時也不敢輕舉妄動,只好韜光養晦,但在得到了秦國的支援以後,後勝立刻積極起來,和田克臧針鋒相對,反對齊國加入抗秦的同盟。
後勝把持齊國的朝政己有三十餘年,在齊國根深蒂固,同黨眾多,在朝中的勢力要遠大於田克臧,因此頓時將田克臧給壓了下去。不過田克臧畢竟掌握著齊國的軍權,後勝雖然能在朝中壓制住田克臧,但卻無法徹底返倒田克臧。而在這個時候,齊王建的態度就成了關建,如果齊王建倒向那一方,那一方就會佔到絕對的優勢。
但齊王建偏偏就是不表態,只是以同樣的禮節接見了代楚秦三方的使者,但實質意義的話卻什麼都不說,而對後勝和田克臧的追問,也都是打哈哈顧左右而言他。最後乾脆稱病躲在王宮裡,後勝和田克臧也拿他沒有辦法。
齊王建的才智雖然不高,但也不是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因此他才默許田克臧暗中和代郡、楚國暗中結好,並且以商業經營的名議,給代郡提供物資,為楚國的物資轉運提供方便,支援代軍對秦作戰,但要和秦國徹底翻臉,齊王建還拿不出這樣的勇氣來,在公事面上,齊國卻從來沒有和代郡、楚國結成同盟的意思,依然保持著與秦國交好,與列國友善的國策。
其實齊王建的心裡也有自己的打算,齊國在表面上仍然和各國交好,但在暗中支助代郡抵抗,只要代郡能夠擋住秦國,也就可以保證齊國的安全了。
結果齊王建當起縮頭烏龜,各國的使者也沒有辦法,淳于博和張良商議決定,暫時離開齊國,先到楚國去一趟,如果能夠先和楚國談好同盟的事情,再回齊國來,或許能夠給齊國施加壓力,迫使齊國加入同盟來。而田克臧也沒有別的辦法,只好派長子田瞻隨淳于博、張良一起出使楚國。
楚國對於組成聯盟抗秦的態度,明顯要比齊國積極得多,這主要還是歷史的原因,自從秦國經商鞅變法強盛起來之後,楚國就一直被秦國壓著暴打,可謂是仇恨累累。雖然趙魏韓三國吃過秦國的虧並不比楚國少,但這三國偶爾還能找回一點場孑,趙國就不用說了,魏國在信陵君當政時,也曾兩次打敗秦國,而韓國雖然沒有單獨打敗過秦國,但跟在趙魏後面,也撿過一些便易。
只有楚國在與秦國的對抗當中,只有吃虧的,還從來沒有佔過一點便易,被秦國打得三易都城,東遷千餘里,將楚國的發祥之地都丟了,就連國君楚懷王都被秦國所騙,自投羅網,客死在異鄉,因此楚國人對秦國的仇恨,可真不是一點半點,和後世的巴以之仇,也不呈多讓。在另一時空裡,楚國被秦國所滅之後,還喊出一句“楚雖三戶,滅秦必楚”的口號。
儘管在楚國也有不少親秦的權貴世族,如昭、屈、景三族都主張和秦國交好,但卻不敢明名張膽的提出來,因此與代郡聯盟抗秦的事情,至少在表面上無人敢反對,在幾年以前,親秦的昭、屈、景三族只能以代郡勢力,與楚齊聯合,是欲借楚齊之力抗秦自保,並非為楚之利為由,反對和代郡結盟。
但經過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