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6部分

千”。《流沙墜簡》有“一馬直九千”(注:《流沙墜簡》卷2《屯戍叢殘考釋簿書類》簡五十六考釋。)者。是知,每匹馬在4000至9000之間。而內地馬價,在戰亂或災荒年間,乃暴漲至一匹數萬到數十萬錢,甚至“馬一匹值百金”,事見《史記平準書》、《漢書武帝記》、《後漢書杜林傳》、《後漢書靈帝記》等文獻記載。牛的價格,一般比馬價較低。《居延漢簡》記有“用牛二,直五千”,“服牛二,六千 ”每頭2500至3000錢。而《九章算術》記的牛價,乃分別為1200、1800、3700錢。羊價,據《居延漢簡》記有:“羊二頭,直五百”,“出羊一頭大母子種從君巨買賈泉九百”,“出羊一頭大母勒君兄買泉千”,“出二百五十買羊一”。《九章算術》:“羊一直金二十一分之二十”,“羊價五百”,“羊價一百五十”等,每頭分別為250、500、150錢。從馬牛羊的價格觀之,各地相差懸殊較大。

為便於衡量畜牧專業戶的經濟效益,現依中等價格計算,假若馬一匹為7000錢,牛一頭為3000錢,羊一頭250錢。則有“馬千匹,牛倍之,羊萬頭”的橋姚,共計收入可達1650餘萬錢。其資產多到驚人!至於有“馬牛羊數千群”的班壹和“畜至用谷量馬牛”的烏氏倮,其畜牧出售後,獲利當更為可觀。此外,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做了另一種測估方法。他說,擁有“陸地牧馬二百蹄”、“牛蹄角千”、“千足羊”者,“與千戶侯等”,即除去成本百萬,年利收入20萬錢。在其中的價格測算上,雖然和我們上面列舉的例證略有不同,但這同樣說明畜牧專業戶的馬牛羊,透過市場經銷扣除畜牧稅後,仍有很大的經濟效益,即投資100萬能獲利潤20萬錢。

騎兵的行頭和馬的種類

騎兵的行頭和馬的種類

公元711年,阿拉伯騎兵越過直布羅陀海峽,殺入歐洲。法蘭克人和日耳曼人幾乎同時學會了使用馬鐙。馬鐙不但使騎兵和戰馬更好地融為一體,而且使騎兵的雙手徹底解放出來,可以隨心所欲地使用兵器。這樣,騎兵就成了衝擊力極強的 “人體槍彈”。當時有諺語說:“一個騎在馬上的法蘭克人能把巴比倫城牆衝個窟窿。”騎兵的崛起,逐漸替代了步兵在戰場上的統治地位。

長矛是中世紀騎士最重要的武器之一。長矛的矛杆由堅硬且有韌性的木材製成,一般不少於2.5 米。矛尖由鋼鐵製成,為菱形或柳葉形。有的矛尖下端有橫突出來的“矛翼”,使長矛不至於因為刺入敵人身體太深而拔不出來。有的長矛手柄處還有一個圓環,可以使騎士在遭到敵人衝擊時不會長矛脫手。

行軍時,長矛斜扛在右肩上。準備進攻時,豎起長矛,將底端墊在右馬鐙邊,或者置於馬鞍特製的凹槽上。進入進攻距離後,騎士將長矛從馬脖上方的一側伸出,指向敵人。除持矛刺敵外,長矛有時候也可以丟擲去刺殺敵人。

劍與長矛一樣是騎士必備的武器。中世紀的劍大約長94厘米左右,其中包括10厘米長的劍柄。與矛相比,劍除了近戰與步戰的功用外,還具有更多的象徵意義。騎士們常常在劍的橫檔、劍柄上鑲嵌寶石,或聖人遺骨、血塊、遺發等,以求神靈保佑。如果某騎士有辱於騎士聲譽,其領主可令手下人當著這名騎士的面將他的劍毀掉,以示驅逐。騎士死後,佩劍往往被掛在他的墓碑上。

騎士的自身防護依靠盔甲和盾牌。鎖子甲是當時最好的鎧甲。鎖子甲由數千個小鐵環相互穿套而成,結成保護全身的“鐵布衫”。其下襬前後開衩或左右開衩,以便於騎馬。到了公元1200年左右,還出現了可以與鎖子甲連在一起的鎖子甲手套,手背由鎖子保護,拇指與其餘四指分開,掌心用布或皮革製成。有的鎖子甲在重要部位還加厚到兩至三層鎖子。有些大貴族喜歡在鎖子甲上鍍一層銀,或者罩上一件銀鎖子甲以示華貴。

到14世紀,由金屬板製成的鐵葉甲逐漸替代鎖子甲。鐵葉甲的鐵葉由鉚釘或鐵絞鏈聯在一起,身體的全部,包括手和腳都罩在鎧甲之中。表面光滑的鐵甲可以更好地防禦弓箭和長矛的攻擊,但騎士必須為此付出負重的代價,因為鐵葉甲比鎖子甲平均重20磅左右。

與鐵甲相配的,便是騎士的頭盔。按形狀,騎士的頭盔分為圓頂形、平頂圓筒形和罐形等,往往整個頭部、臉部都被罩住,只在眼前留條縫隙,面部的鼻、嘴處則呈雞嘴狀或狼嘴狀凸出。在不打仗的時候,面部護甲能轉到盔頂或旁邊。

盾牌是騎士進行自身防護的另一種重要工具。中世紀的盾牌分圓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