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十五章 宋遼民怨皆沸騰

相對於金軍在遼陽府的焦頭爛額,遼國境內,徵發大軍平定女直人叛亂的備戰,也是搞得一地雞毛。

遼帝耶律延禧先是授燕王耶律淳為都元帥,隨後又命蕭德恭為副元帥,永興宮使耶律佛頂、延昌宮使蕭昂二人併為監軍。

嚴格地講,這次在統軍人選上,耶律延禧的做法已經成熟了很多。

迎合國族“皆稱燕王賢而忠,若付以東征,士必樂為用”的呼聲,考慮了多方面的利益,至少內部再沒聽著反對的聲音。

人是會成長的,經過幾年的戰爭考驗,耶律延禧做事也靠譜了不少。

除了別選燕、雲、平路禁軍五千人,並“勸諭”三路富民,依等第進獻武勇軍二千人外。

耶律延禧還授予耶律淳“聽闢官屬”之權,放手讓國人稱頌、自己也信任的皇叔任意施為。

耶律淳吸納了張琳的成功經驗,召募遼東逃回的難民,得二萬餘人,單獨組成一軍。

大力宣揚因為女直人叛亂,才導致國內混亂,難民流離失所,

要回到家鄉,過上平靜的生活,就向女直人報以怨恨去,此軍因而得名“怨軍”。

耶律淳招募怨軍,再合三地禁軍和武勇軍,共得三萬人,正在加緊整訓,隨時準備東征。

不同於以往號稱的“六萬”“十萬”“七十萬”,這次遼人直接報出了三萬實數,反而更金軍緊張。

只是,未等耶律淳率領大軍開拔,遼國境內又接二連三出狀況。

先是捺缽之地春州渤海二千餘戶反叛,突然向東面的金國遷徙。

好在東北路統軍司反應迅速,整頓兵力追及,盡數俘獲而回。

而後,前些年好不容易安定下來的烏古部再次叛亂,短時肯定是沒法平定的了。

為了保證耶律淳大軍的後勤供給,遼帝詔燕、雲、平三路,各保障腳車一千乘,準備隨軍支遣。

因常年承受戰亂之苦,三地民力已疲,就為了這點“小事”,百姓紛紛抱怨,頓時“境內騷然”。

這是個比爛的年代,沒有最爛,只有更爛。

苦寒之地的遼、金兩國,被持續的戰亂拖得筋疲力盡,內部民怨沸騰,動亂不止。

南邊數千裡之外,相對富庶的大宋,雖然沒有爆發大規模的民亂,但問題同樣不少。

相對而言,也只是比遼金兩國稍好一些而已。

以京東兩路和淮南兩路為例,今年開始推廣“公田所”的政策,取得巨大的“經濟效益”。

秋收過後,解送東京的稅賦秋糧大增。

四路的百姓則叫苦連天,為了逃避沉重稅負,不少家資淺薄的中下戶淪為流民。

投奔梁山的流民暴增,同舟分社壓力驟增,田異來信說,這種情況估計還會持續,並進一步惡化。

為了不讓梁山水泊成為民亂的策源地,同舟社梁山分社負責人田異把大量的精力花費在流民治理上。

三個月之內,梁山分社接連向之罘灣緊急輸送了一千多人——超過以往一年的總和。

其實,各地上戶的日子同樣不好過。

官府為了收稅方便,租種荒灘的政令下達時,首先想到的便是錢多人也多的上戶。

就連在鄆城縣人面頗廣的“托塔天王”晁蓋,也不得不接受一百五十畝荒地的攤牌任務——這還是他的好兄弟宋江在縣城上下關照的結果。

若不是這些年好歹積累了一些家資,晁天王也許受不了這鳥氣,直接帶著人去了之罘灣,投奔名傳天下的徐澤了。

其實,宋押司最近也過得很不舒坦。

對其頗為信任的縣令時文彬遷職了,新來的縣令姓趙,是個想有所作為的世家子,對宋江這些“奸滑胥吏”百般防範。

其人還帶來了兩個家丁,名為趙能、趙得,均授予縣衙“都頭”之職。

這二人為趙縣令馬首是瞻,對宋江這個鄆城縣“首吏”則處處防範。

本為其人助手的同房貼書張文遠,也因為給閻婆惜“解乏”一事交惡,

見著新縣令對宋江如此明顯的態度,自是上竄下跳,就想搞掉黑三郎。

宋江年齡漸長,一事無成不說,還盡受小人的腌臢氣。

但為了極為渺茫的前程,卻不得不一忍再忍,養氣功夫倒是又精進了幾分。

六月十二日,天子下詔“堂吏遷官,至奉直大夫止”。

小吏入流轉官的道路又窄了不少!

即便如此,對宋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