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十五章 投石問路天下第一家

者“對話”。

目前看來,後者顯然更加成功。

大同帝國的締造者徐澤終究是人而不是神,新王朝的各級官僚也來自於舊王朝,照樣有各種各樣極難根除的壞毛病。

只要選準時機賣身投誠,成功打入新王朝內部,即便忍受大同的社會改革而一時損失部分利益,甚至失去自己這一代做官的資格,都不要緊。

憑藉無人能奪走的家學淵源、歷代積累的鉅額財富和盤根錯節的利益關係網路,再加上一點點運氣,下兩代內培養出幾個出眾點的家族子弟,就能在新王朝重新出頭。

隨著越來越多的舊勢力投靠進來,新興的大同帝國在不斷“革舊”的同時,自身也在快速“折舊”。

或者說,建立初就融入了很多新思想的同舟社本質仍是屬於舊時代,最終也變成了徐氏大同王朝。

對此,徐澤其實有非常清醒的認識。

其人雖然來自未來,也給這個時代帶來了很多新思想,卻沒法真正超越這個時代。

社會發展自有其規律,脫離現實超越時代的代價通常是拔苗助長適得其反。

千百代人共同努力,才能成就千秋偉業,一代人做一代事,沒有什麼好糾結的。

其人現在要面對的問題,就是如何處理“真心投誠”的識時務者。

太傅楚國公這麼尊貴的大人物都甘願賣身大同做帶路黨,其他自認身家清白,學問本事又足以在新王朝繼續發光發熱的趙宋官吏們,就更沒有心理負擔投靠大同了。

這段時間暗中聯絡同軍欲要投誠者,扳著指頭都數不過來。

戰爭只是獲取各類社會資源的手段之一,還是效率一般副作用卻很大的粗糙手段。

徐澤也不是殺人狂,能夠兵不血刃就取得大片領土並順利完成社會改革,其人自然不會非要拒絕別人的真心投誠。

但世上哪有魚與熊掌兼得的好事?

別人之所以主動投靠,就是奔著“反正義士”的待遇而來。

開拓天下階段走了捷徑,就會為日後留下無窮無盡的禍患。

而且,以趙宋的軟弱腐朽,這個口子也不能隨便亂開。

不然的話,今日愉快地接受了王黼的投誠,明日要不要再接受李成、劉豫、孔端操之流的賣身?

若是這些為私利而毫無底線者大量充斥新王朝,甚至佔據重要位置,新興的大同帝國又與腐朽的趙宋王朝有什麼區別?

這才是徐澤口諭“趙宋立國一百六十餘載,豈能沒有忠臣義士”的本意。

很明顯,王黼的確誤解了徐澤的意思。

所以,其人便失去了正乾皇帝的耐心,只能老實等待下一次機會。

大同,燕京新城。

燕京老城是在大唐邊城幽州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而成,擁有析津、宛平兩個附郭縣,城中居民最高峰時有三十餘萬人。

作為在籍人口不足千萬的遼國陪都南京,燕京老城的規模自然綽綽有餘,實際也是大遼規模最大最繁華的城市。

但作為志在平滅遼、宋、金、夏、高麗、日本等國的大同帝國國都,燕京老城顯然適應不了未來形勢發展的需要。

因而,滅掉遼國小朝廷後,同舟社便採取以工代賑的方式,對燕京城進行擴建。

經過近三年多的持續營建,新城第一期工程初步完工,並已經投入使用,大同帝國也結束了在狹小的遼國行宮中辦公的歷史。

監部尚書孫石在內侍的引領下來到勤政殿時,皇帝正在批閱奏章。

“陛下,孫尚書已經到了。”

“嗯。”

徐澤放下毛筆,抬頭,擺手。

殿中陪侍的內侍會意,知道皇帝要單獨和孫尚書講話,盡皆退了出去,只留下孫石一人。

“石頭,你看看這個。”

正乾皇帝交給孫石的檔案是各地“郡試”匯總的資料,不到十頁紙,敘述性的文字很少,絕大部分都是枯燥的數字和各類圖表。

大同立國之後不斷擴張,國土面積急劇增加,科舉考試的方法也進行了相應改革。

總體來說,由原來州縣資格認證後集中到城進行初試和大考兩步調整為五步。

第一步為各州、縣自行組織,考選俊秀諸生,稱作“小考”或“郡試”;

第二步在巡撫司治所進行,進一步篩選人才,稱作“中考”或“府試”;

第三步在國都燕京舉行,由教部主持,稱作“大考”或“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