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十四章 百年王朝豈能沒有忠臣義士

開寶七年,繼承後周開拓之勢的大宋確定先南後北的統一戰略,先後攻滅了荊南、湖南、後蜀等國,又出動大軍攻打已經自降封號的南唐。

宋軍兵圍金陵城,唐軍負隅頑抗,大宋太祖皇帝趙匡胤下詔,命南唐後主李煜來汴京朝見自己,實際就是勸降。

李煜擔心一去不復返,不敢奉詔,乃遣其國吏部尚書徐鉉入朝。

徐鉉對於便殿,述江南事大之禮甚恭,徒以被病,未任朝謁,非敢拒詔。

出身軍漢的趙匡胤卻不願跟弱者繼續磨磨唧唧,直截了當地挑明瞭自己的目的。

“不須多言,江南有何罪?但天下一家,臥榻之側,豈可許他人鼾睡!”

自此之後,“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便成了強者肆意欺凌的弱者的絕佳藉口。

一百五十多年後,由宋臣造反起家的徐澤北伐滅遼,坐擁京東和燕雲,又全取兩河,併力壓金、夏、高麗、日本等國,成為當世最強之國。

只要稍微懂點歷史的人,就能明白立國後一直在飛速擴張的大同帝國肯定不會放棄“天下一家”的努力,其下步目標必然是軟弱無能屢屢割地求和的大宋。

風水輪流轉,這回輪到大宋王朝成為大同帝國“臥榻之側”的“酣睡者”。

危機感極強的教主道君皇帝最是清楚自己的處境,並且未雨綢繆,早幾年前便啟動了遷都計劃,卻因臣子們不願放棄切身利益而一再受阻。

之後的事態發展證明了趙佶不愧為趙氏子孫,對太祖皇帝“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這句話的理解遠超他人。

只不過,大同帝國的動作比趙宋君臣預料的還要快還要急。

宣和七年正月,剛剛全取河東和河北,尚未完全消化這兩地的大同帝國便傳出了大規模擴軍的訊息。

自徐澤公開造反後,宋軍在戰場上一敗再敗,趙宋朝廷只能反覆割地賠款,試圖餵飽徐澤以求喘息之機。

事實證明,割肉飼虎只會讓老虎更加貪婪。

幻想兩國和平相處的趙宋臣子被這一計響亮耳光打醒後,總算意識到教主道君皇帝的先見之明,同意遷都,卻又在具體方案上扯皮。

兩個月後,大同帝國藉口護航南糧北運,出動海軍攻佔趙宋通州崇明鎮,封鎖長江入海口。

驚獲此訊息,教主道君皇帝趙佶當即拋下了屢屢拖其後腿的朝廷,帶著御營匆匆逃到陪都臨安城,由此引發了東京百姓大逃亡。

經歷此亂後,聚天下之財而興盛的東京市場迅速蕭條下來。

百姓生活質量急劇衰退,加之守備兵力大減,很多人盼著同軍趕緊南下輕取這座七朝古都,以早日結束這種朝不保夕的生活。

為了在“即將爆發”的開封府大戰中博取富貴,張三、李四等人陰謀蓄養亡命之徒,卻因錯誤判斷大同攻宋之戰的時機而耗盡家財。

他們不知道的是大同這次擴軍確實是為了攻打趙宋,只不過非常重視情報戰的正乾皇帝這次反其道而行之,提前放出了擴軍的訊息以催促趙宋加快遷都程序。

徐澤的目標當然不是張三這類人,後者不過被殃及的池魚而已。

大人物與普通人掌握的社會資源不可同日而語,影響力也相差天壤。

前者的一念之差就能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很多人,既能讓他們生,也能讓他們死,還能讓他們生不如死。

苦盼同軍南下而不得的“義民”們等得心焦冒火,負有守土之責的趙宋知開封府事東京留守王黼也忐忑不安。

其人身居高位,視野更加開闊,掌握的資訊面自是混市井的張三等人不能比,心思自然更加複雜。

去年底,大同帝國派人接替郭易簡知明州事的訊息在同宋兩國刻意的隱瞞下,知道的人並不多,也沒有引起多大的波折。

今年八月,大同的將軍關勝又率整編後的同軍第六軍四千餘人由昌國縣出發,跨過定海灣,進駐明州治所鄞縣。

五年前,徐澤接受了趙宋朝廷的請求,率萬餘精銳南下平定方臘之亂。

但大功未成,頑抗同舟社推行的稅法改革的沂州大戶祝朝奉、李應等人便趁京東路空虛裹挾百姓作亂,徐澤只得提前趕回京東東路平叛。

臨行前,其人上奏朝廷,將招降的越州賊軍八千人一分為二,並就地安置以“屯田恕罪”。

其中,魯智深、朱言部五千人安置在越州剡縣,王英部三千人安置在明州昌國縣。

剡縣在四明山、會稽山、沃洲山之間,昌國縣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