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章 大宋使團的特殊任務

國一百六十年自然也不缺忠臣義士,隆德府襄垣縣縣尉李成便是其中一個。

李成本是襄垣縣弓手,有勇力,寡言笑,重然諾,在縣中小有名氣。

前年,同軍攻入太原府,河東路局勢崩壞,各州府盡皆緊急抽調兵員支援前線。

李成便是那時隨縣兵入威勝軍防禦,因其人驍勇敢戰,“左右手輪弄兩刀,所向無前”,多次深入太原府境內打探敵情有功,逐步升為都頭。

隨後,大宋四路大軍北援太原府盡皆大敗,面對同軍的進攻各地守軍一觸即潰。

李成等少數敢於逆勢而為者的功勞便被襯托得格外亮眼表現,其人也在之後的軍隊擴編中再次積功升為指揮使。

之後,為了平息敵國皇帝的怒火,河東路宣撫使王安中在朝廷的逼迫下大開殺戒,狠狠懲治了一批官員。

由此,又導致河東路文武與朝廷離心離德,河東宣撫司政令難出隆德府。

王安中自不是傻子,當然要想辦法改變這種無人可用的被動局面,其人乃以鼓舞軍心士氣為由,陸續提拔了一批忠於朝廷的義士。

多有戰功的李成便趕上了這趟官員提拔的快車,被王安中推薦任命為知襄垣縣事,並統管本縣駐守的四營士兵,擔負守禦隆德府北大門的重任。

這種晉升速度和提拔路線,在承平年代的大宋絕無可能。

但在隨時都會淪為敵境,一線文武官員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掉腦袋的河東路,卻不值得大驚小怪。

李知縣也以實際行動回報了宣撫使相公的知遇之恩,事事爭先,一心只為朝廷,其人的這種表現自然在人心向同的河東路官場顯得格外扎眼。

宣撫使司徵召令發出後,忠於王命的李知縣便親自帶人下鄉,逐村逐戶催促,成為河東路獨一份的齊裝滿員營。

其人的這份功勞也被巡視地面的宣撫使王安中發現,並再次受到了表彰。

王宣撫動用了天子授予的便宜之權,遷知襄垣縣事李成知隆德府治所上黨縣。

王安中在這個時候由上黨經過潞縣進入襄垣縣視察,自然不可能是巧合。

大同正乾皇帝突然出巡太原府,人心已散的大宋河東路各州縣爭相通敵,以至於各地紅布脫銷,全部被上戶買走偷偷製作紅旗,就等著簞食壺漿喜迎王師南下了。

河東路宣撫使王安中時刻蹦著神經,就擔心哪天被亂兵砍了腦袋,當然也注意到了治下這種詭異的形勢。

舉目皆敵,即便待在自己的官衙中,王宣撫也擔心自己會隨時人頭不保。

其人匆匆趕到襄垣縣“視察”,其實是個幌子,本意就是專程來尋李成。

只有在這個自己親自提拔的驍將營中,王安中才能趕到些許安全。

帶李成回到上黨縣後,宣撫使再度升了李知縣的官,任命其人兼河東路第四將正將,並接掌城中大半禁軍。

大宋通常以知州兼任禁軍正將,李成這種兩年前還是弓手的知縣卻一朝成為手握重兵的正將,自然不合朝廷制度。

同軍即將南下,掌握在手中的兵馬就如同上戶偷偷製作的紅旗一樣,關鍵時刻是可以用來證明自己對大同王師忠誠的。

這個時候,誰敢交出兵權,就等於將自己的性命交到他人手中,王宣撫的任命毫無意外的受到了隆德府文武眾官的抵制。

但不管是進一步,保住河東路不失,至少也要保住隆德府,還是退一步,萬不得已時平安撤回京畿,首先都得先抓住兵權。

王安中也沒有了退路,哪裡敢將自己的性命交給居心叵測的麾下武將手中?

雙方矛盾不可調和,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擔心夜長夢多,王安中準備來擊鼓聚將,然後命李成帶兵殺死不願交出兵權的眾軍官,再整合城中兵馬。

但整個河東都被滲透成了篩子的情況下,隆德府自不可能置身事外。

聚將鼓響後,隆德府眾將不僅沒有老實趕到大帳報到,反而惡向膽邊生,直接鼓動麾下軍士作亂。

隆德府兵變,叛軍各部最先的目標是帥營,但李成驍勇難當,硬是護送著河東路宣撫使王安中殺出了一條血路,直奔南面的澤州而去。

失去了攻擊目標,叛軍各部因高度緊張且相互缺乏信任,又混戰成一團。

這種沒有任何收益的自相殘殺沒有維持多久,就在各部軍官的呵斥下脫離了接觸。

有頭腦清醒的軍官將自己的兵士帶回營中嚴加看管。

但人在高度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