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零二章 善遊者溺善騎者墮

兄長師道對徐澤的用兵特點卻有深入的研究。

得出的結論是正乾皇帝愛集中用兵,喜打奔襲戰,慣於聲東擊西,善以力破巧,以點破面,且不在意攻城略地而優先打擊敵軍的有生力量。

同軍進攻河東路後,在極短的時間裡突破了大石寨、承天軍寨等險要關隘,卻長達兩個月的時間受挫於土城陽曲,本身就透著極大的古怪。

陽曲城似乎就是同軍故意不攻破的,這一點可能性極大。

徐澤征討方臘時的秀州之戰、與朝廷大軍爭奪大名府的朝城之戰等戰例,都是這樣逼著對手在其限定的戰場使用限定的戰術。

种師中猜測這次也一樣,戰力強悍的同軍這麼久都沒有攻破無險可守的陽曲城,明顯是做局。

他們的目的就是圍城打援,等朝廷大軍送上門來捱打!

但大宋朝廷和諸將門都沒得選,除非直接投降並放棄手中的一切,不然的話,就只能與同軍在太原府大戰一場。

李逵進入河東府之後的數次用兵表面看很莽,實際卻是與徐澤的戰術一脈相承,都是以力破巧。

而現在同軍主力消失不見,應該就是為了吸引宋軍前往陽曲。

若是換成了劉光世知道了這個“真相”,恐怕會頓兵不前,甚至直接縮回遼州構築堅固的防線,但善用計謀的種家子弟並不怕敵人用計。

善遊者溺,善騎者墮,各以所好反自為禍。

習慣用計的同軍遲早也會栽在用計上。

种師中有兵力優勢,又窺破了敵軍的計策,只要再算出敵軍的具體用兵計劃,就能將計就計,打對手一個措手不及。

而要做到這一點,首要的問題就是判明同軍的主力在哪裡。

榆次和壽陽兩縣已經確定沒有同軍,太原府東北角的孟縣交通不便,沒有多大的戰略價值。

就算敵人真在孟縣屯駐大軍也不要緊,只要壽陽縣還控制在宋軍手中,他們就別想悄無聲息地突襲朝廷大軍的後路。

所以,同軍主力最有可能縮在北面的忻州,只待宋軍進抵陽曲城下與其留守的人馬纏鬥時,其部就突然趕來擊潰疲憊的援軍。

為了達成這個戰術,李逵必然會在清源縣留下足量的兵力,以遲滯西線各路人馬北上,等解決了東線,再解決西線。

不然的話,放任大宋四路兵馬推進到陽曲城下,他們就真沒有機會了。

若是如此,隱藏起來的同軍主力最多不會超過三個師,再加上陽曲城下的數千人,敵軍此戰的總兵力應該不到兩萬人。

以兩軍的戰力差距而言,李逵憑藉如此雄厚的兵力,的確可以擊潰趕至陽曲城下的東線宋軍。

可若是己方預先會合了西線的姚古部,雙方的形勢就會逆轉。

擁有絕對兵力優勢的宋軍以有備算無備,完全可以硬吃悶頭衝過來突襲的同軍主力。

當然,這只是第一種也是最有可能的情況。

用兵持重的种師中自不會只設想一種情況,並依此推斷就胡亂用兵。

其人還想到了另一種可能:

李逵冒著後路被切斷的風險,在陽曲城下留下數千兵馬以吸引東線宋軍,然後將主力集中於西線。

以其人進攻河東路後的幾戰表現來看,這個年輕的同軍將領還真有可能違反常規用兵。

若是如此,西線就危險了。

朝廷在西線有三路大軍,加起來的總兵力數還要略多於東線,對同軍佔有優勢,但單獨拿出來的話,其中任何一路的兵馬又都少於東線。

种師中是此戰的統帥,不能只顧自己這一路。

其人最擔心的就是折可求、劉光世和姚古三部為爭功而冒進,在進軍的途中被善打奔襲戰的同軍逐個擊破。

敵人甚至不需要三路都打敗,只要打敗其中兩路,形勢就會崩壞。

即便自己能掩護剩下的一路順利退回了南面,朝廷耗費錢糧的這次救援行動也失敗了。

因此,十月十日這天,東線宋軍沒有繼續進軍,种師中坐鎮榆次縣中,密切關注西線的情況,做好隨時發兵清源縣以解友軍之圍的準備。

好在姚古、劉光世二人相繼傳來西線進展順利,折可求已經拿下交城,大軍即將進入清源縣的訊息。

再之後,姚古又派來信使,告知西線疑似發現“疑似同軍主力”,且三路大軍已經合圍清源縣的訊息。

這下倒是真出乎种師中的預料了。

同軍統兵將領李逵真是莽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