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九十七章 (二合一)叛徒比敵人更可恨

四年前,不到三十歲的折可求便從其兄折可大手中繼承了家主的重任,知府州事兼麟、府州管界都巡檢使兼河東第十二將正將,能力和手腕自不用懷疑。

其人其實很清楚姚老二究竟打得什麼好主意,姚古明顯是拿河東路兵馬做誘餌以吸引同軍的主力,但折可求還是毫不猶豫地接下了這個任務。

原因很簡單——河東路是河東人的河東路。

若是河東人自己都不願意為了收復河東路而拼命,就更別指望其他的援軍會為了河東人的利益而流血。

折可求很清楚此次任務的艱險,對付同軍這樣的強悍敵人,兵多而亂不僅起不到任何作用,關鍵時刻還會造成混亂。

因而,明確了自己將要承擔的任務後,其人就立即整頓兵馬。

從三萬七千人中挑出了六千老弱,留在西河縣守城。

折可求還集合軍官進行了幾天的緊張合練,以保證金鼓旗令通暢,並派出斥候越境打探敵軍的情報,做足了大戰的準備。

上一次,府州兵馬長途行軍後便倉促應戰,在交城縣西被同軍輕易擊潰。

這一回,折可求充分吸取教訓,決定步步為營。

十二月初八,朝廷預定攻擊發起時間的前一天,折可求率軍北上,至郭柵鎮留下四千人於此紮營。

隨後,其人又帶著剩餘大軍轉道向西北方向繼續行進,至子夏山便停了下來,早早紮營,休養體力。

次日,天剛剛亮,吃完早飯後,再次留下五千人駐守營地,折可求親率剩餘的大軍直撲東北方向文水縣。

折可求的行動很果斷,打了敵軍一個措手不及,或者說,敵軍根本就無心防守。

文水縣城中僅留有三百守軍維持秩序,見到宋軍前鋒後,就果斷開城逃遁。

宋軍左翼兵馬前鋒韓權擔心有詐,逗留了好一會才敢進城。

同軍果斷棄守文縣,頓時讓左翼宋軍陷入了被動。

繼續進軍交城縣就必須跨越文水,已經到了年底,連日天寒,文水早就結凍,倒是不用擔心渡河問題。

折可求是怕本部進展太快,會中了同軍的誘敵深入之計。

可若是停頓於此,就有坐視其他幾路兵馬突入被敵軍逐個擊破的風險。

為統一思想,折可求召集眾將研究軍情。

直秘閣參軍事折彥質認為既然確定了四路大軍齊頭並進,就不應該猶豫。

且敵軍兵馬不足,得知朝廷大軍來援,為集中兵馬,棄西線而守東線可能性極大,早日拿下交城和清源兩縣,再合兵進取陽曲以竟全功。

折彥質這番話並非紙上談兵,而是有一定的依據。

同軍打了兩個月都沒能打下陽曲城,已經師老兵疲,且後方嵐、府、麟、豐、晉寧、火山等軍州依然掌握在大宋手中的情況下,在太原府立足本就不穩。

其部的後方是北面的燕西路和東面的河北路,未慮勝先慮敗,退往東線保住後路不失,再嘗試擊敗一路或數路宋軍,方是人之常情。

知晉寧軍事羅稱卻認為折彥質過於想當然,同軍戰力彪悍,未必就不可能自持力強而棄東線守西線。

但對宋軍來說,只有同軍的主力出現在西線,方能有包圍並全殲他們的機會。

若同軍的主力敢前出到交城,反而是好事。

只要左翼拖住了同軍,鄜延路與河中府援軍就能輕易攻破防守空虛的清源縣,並迅速完成包抄,一舉解決這一股不自量力的敵軍。

二人的意見雖不一致,卻都是主張進攻,其他眾將也基本贊成儘早收復太原府。

折可求見軍心可用,便不再猶豫,當即下達命令。

其一,派信使前往劉光世、姚古報捷,並催兩部人馬趕緊出兵;

其二,命郭柵鎮及子夏山兩營各出兵馬兩千轉至文水縣;

其三,由兵馬使韓權領五千人北上,前往文水河岸立營,並做好大軍渡河的準備。

任務分派之後,折可求並沒有坐守文水縣城等待天黑睡覺。

朝廷大軍收復失土趕跑同軍,自然少不了本地百姓簞食壺漿喜迎王師,哭訴侵略者罪行的戲碼。

折可求其實不太在意這些政治作秀,他更關心的是怎樣才能將同軍趕出河東路,而從被同軍禍害的上戶嘴中應該能得到一些有用的情報。

其人專門抽出時間,詢問了十幾個本地上戶。

根據這些人的描述,雖然還是不能確認敵人的去向,但同軍佔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