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十二章 大戰目標——滅宋

為強勢的姿態主導國際事務,在與大宋王朝的摩擦中更是屢戰屢勝。

可是,即便如此,同宋兩國的戰爭潛力對比仍未發生逆轉。

趙宋王朝無論是國土面積、人口總量、還是人文底蘊,乃至國際環境,都要明顯優於大同帝國,只要能夠振作,翻盤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正常情況下,大同如果要滅亡趙宋,應該先以各種藉口挑起戰爭,透過接連的勝利不斷割佔對方的領土。

待雙方的戰爭潛力徹底逆轉之後,再許以重利擺出一副欲得天下而渴求四方賢才的王者之態,方能收穫士人之心,以最快的速度取得天下。

哪有這麼早就急吼吼地宣佈自己要滅亡趙宋,卻又擺出一副絕不向傳統勢力低頭的孤傲姿態,如此趕盡殺絕吃獨食,就不怕將所有觀望者都逼到趙宋一邊麼?

但大同正乾皇帝行事本就古怪,向來不按常理出牌。

對可能丟掉飯碗甚至是腦袋都的大宋君臣來說,都已經到了這個節骨眼上,再考慮這些有的沒的已經沒有意義。

當務之急,是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大戰。

大宋雖然年初才經歷了一場大戰,可當初的應對就一團糟,戰後又急於穩定內部,朝堂上鬥得不可開交,地方上也亂成了一團麻。

所以,直到現在,大宋朝廷也沒有拿出實質性的備戰措施。

甚至,還因為頻繁換相,以及淮南、荊湖和福建等地的動亂調動了大量兵力,導致大宋當前的備戰狀態還不如去年太上皇出逃時。

另一方面,經營了多年的京東西路、京畿路和淮南路防線不復存在之後,朝廷新建的防線尚未完成,缺兵缺糧缺工事,真就是不堪一擊。

剛剛成立的新宰執班子完全應付不了如此複雜的局面,眾人爭吵了一天,各自引經據典,卻拿不出一個靠譜的意見來。

皇帝趙桓措手無策,首相唐恪也好不到哪裡去,其人甚至提出直接放棄動盪不堪的淮南、福建等路,速調平亂之兵返回臨安防守的餿主意。

且不說遠水解不了近渴,就算真能把全國之兵都聚集於南陽一地,但朝廷沒有統兵帥才,將士們皆無敢戰之心,又如何能夠擋住同軍全力一擊?

意識到不能指望這些只能扯後腿的宰執出主意後,趙桓難得自己拿主意一回,當即做出再派使者前往大同,乞求大同帝國息兵的決定。

但正乾皇帝言出法隨,既然其人在檄文中就明確說了要滅亡大宋,靠談判肯定和乞求不能令大同停止征伐,此舉只能是儘量拖延時間。

大宋朝廷現在能做的無非就是積極備戰,或者趕緊行幸他地,以避敵鋒芒。

在這個問題上,眾宰執卻選擇了沉默。

道君皇帝一力堅持要將都城從開封遷到臨安,結果朝廷很快就丟了祖宗東京,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臣子們心懷怨恨。

若要再遷都,誰來擔這個罵名?又能遷到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