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十六章 趙構的驚魂之旅

得不花費極大的精力處理燒成一片白地的京西南北、淮南東西四路戰爭創傷。

大同若是拿出大量糧食穩定京西和兩淮,就很難再有軍糧繼續打仗。

可要是不管不顧,境內活不下去的百姓造反就夠他喝一壺。

如此一來,哪怕大宋朝廷被同軍滅掉了,殘餘的勢力就能利用混亂的時局活下去。

大宋不僅僅是趙氏之大宋,還是無數既得利益者的大宋。

到了大宋真要滅亡的時候,這些人才知道破破爛爛的大宋有多好。

相比而言,不是蠻夷卻勝似蠻夷的大同就格外面目可憎。

大宋都要滅亡了,還有什麼好顧忌的?

自己得不到的,寧願毀掉也不給大同!

遠在臨安城中的趙桓病急亂投醫,並不知道鼓動自己下詔清野的臣子想法會如此複雜,可身處郾城一線的趙構卻親眼看到了執行清野詔的嚴重後果。

窮家破屋值萬貫。

對普通百姓來說,誰來當皇帝都是要納糧,而且在大同治下還能少納糧。

誰會為了大宋的什麼社稷興亡,而主動毀掉自己的產業?

指望百姓自願清野是不可能的,要落實詔令就不能有婦人之仁。

郾城縣因為地處“邊角”,上次同宋兩國大戰中就被同軍直接忽略掉了。

這次也一樣,同軍前鋒連更靠北面的臨穎縣都沒有打,更不可能來打郾城,百姓對清野詔非常抗拒。

但知郾城縣事郭旭乃是大宋忠臣,收到朝廷詔令之後,其人就立即派出軍隊和衙吏深入鄉下強行清野任務。

手握“奉旨行兇”之權,慣於禍害百姓的衙吏和丘八們自然不會客氣。

這期間究竟會發生哪些事情,沒有人記錄。

趙構等人來晚了,也沒有親眼見到郾城官府派人清野的場景。

時值冬日,冬小麥才長出幾寸長的綠苗,倒是用不著費勁燒燬,也就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千里焦土”。

但接連經過幾個村落都看不到一個活人,仍然讓人瘮得慌。

王雲和高世則守在村口,注視在不遠處麥田中啃著麥苗的三匹坐騎。

連日逃亡,二人身上的衣服多有汙損,臉上也滿是憔悴和憂慮。

同軍正在快速奔赴南陽府,現在便是想回臨安也回不去,出使前已經與家人訣別,也沒什麼好想的,他們憂慮的是看不到希望的未來。

二人身後的廢棄村莊中,趙構站在一處仍冒著縷縷青煙的斷壁前,默不作聲地看著地上的焦黑屍體,已經數十息了。

死者是位老者,身上並沒有明顯的傷痕,懷中還抱著一片已經碳化的門板殘骸。

看其倒斃的姿態,應該是不願離家而被大火活活燒死。

原本貴氣逼人的康王現在一身汙垢,臉上凝滿寒霜,望著地上的屍體久久不語,似乎下一刻就要爆發。

最終,其人還是止住了衝動,奮力推倒那面斷壁,掩埋了老者的屍體。

王雲、高世則聽到動靜,趕緊牽馬迎了上去。

“殿下,天下可亡,大宋不可亡!”

一路上見到被這麼多譭棄的村莊,趙構一直沉默不語,王雲害怕康王心結難開胡思亂想,因而話中有話。

清野確實會造成百姓流離死傷,但這些犧牲是值得的。

至少,能讓淪為戰區的各地百姓感受到恩養了他們一百多年的大宋滅亡之痛,並告訴他們正是貪婪的大同帝國入侵才造成了他們的家產被毀。

如此,方可最大程度調動各地軍民抗擊同軍的決心。

再說,改朝換代,天下興亡,哪有不死人的?

要死,也要讓哪些即將成為大同百姓的人先死!

看到倒斃的焦屍,趙構確實心緒難平,卻沒有想百姓該不該死的問題。

其人想到了如果大宋被滅,臨安城中的宮闕化作一片焦土,自己會不會成為那老者一具焦黑且無人掩埋的屍體?

不想死,就不能把命運交到別人手中,誰也不行!

趙構不想在王雲的面前表露自己的心思,只是點了點頭,便翻身上馬,平靜地道:

“走吧,時辰不早了。”

時辰其實還很早,但郾城嚴格落實朝廷詔令清野,沒能擋住同軍已經南下的步伐,卻先讓他們三人先嚐到了苦頭。

這一路上沒有百姓,便沒人能為尊貴的康王殿下獻上飲食,並幫助使團餵養馬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