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十章 教主道君見上帝

蔡京又不是徐澤肚子裡的蛔蟲,哪知道那賊子會如何做,這個時候把話說得太滿,萬一猜錯了怎麼辦?

“臣不敢妄斷,但以京東兵馬的行軍能力,徐澤若要進京,只怕此刻早已經過了陳橋鎮。”

陳橋鎮在開封府東北方位,乃是由北面滑州韋城進入東京城的必經之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的故事便發生在此地。

趙佶確實不通軍事,但也是頂尖的聰明人,稍微一想就理順了其中的關鍵要素。

前年的京東大戰中,京東兵最令朝廷恐懼的就是其超乎尋常的快速行軍和連續攻堅能力,是真的不動則已,動若雷霆。

徐澤若有意進京,最大的可能就是跟隨劉延慶部的腳後跟,驅敗兵直接攻入東京城下,沒有理由到了開封府的邊界卻停下來。

雖然現在還不能確認叛軍留在滑州是停下來不繼續南下,但至少陳橋鎮以北的長垣、封丘兩縣確實沒有送來叛軍進一步的訊息。

想明白其中的關節,趙佶稍稍穩定了心神,隨即又想到了前年京東大戰期間的擔驚受怕,現在最大的問題的是朝廷沒有能夠阻擋徐澤的大軍。

叛軍已經控制滑州,情況危急又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打不贏說什麼都沒用,進不進京只在徐澤一念之間,這種感覺太糟糕了!

“滑州落入徐澤之守,東京隨時都有傾覆之危,朕豈能將祖宗江山系於叛賊一念之間?不行!還是得早做安排。”

蔡京也惱火朝廷這些年來花錢不斷卻始終練不出強軍,甚至現在連弱軍都沒拿不出來的窘境,但其人畢竟比皇帝多幾分清醒。

“臣敢問官家,若要行幸,欲要前往何處?”

當然是江——

趙佶被蔡京這句話問倒了。

該往哪裡去?

其人生出讓太子監國之意,並不是因為這皇帝做得沒滋沒味,早就想退休以寄情山水,徹底拋棄權勢,體驗自己“一直嚮往的民家生活”。

若真是如此,只要下一道退位詔書,自然哪裡都能去得。

可是,趙佶此舉的真正原因是因為國事糜爛,大敵當前,以其人的能力已經搞不定這個爛攤子了,才決定臨亂撂挑子跑路,並推自己的兒子上來頂包。

若是皇太子趙桓擋住了徐澤,成功解除東京危機,自己這正牌皇帝還是要回來繼續為趙氏江山做貢獻的。

如此一來,可去的地方就太少了,行幸之地至少要滿足三個條件。

其一,要有地勢之險,能夠擋住叛軍的追捕。

不能前腳辛苦跑路,後腳就被叛軍抓住,要是那樣,還不如就留在東京。

其二,要有交通之便,能夠很快捷地傳遞訊息。

不然的話,皇太子在東京擋住了叛軍,獲得巨大的政治威望。

皇帝卻因為隔得太遠或交通不便,來不及趕回來,讓太子監國變成了正式即位,皇帝做成了太上皇,那也太虧了。

其三,要有財賦之盛,能夠供養行在開支。

天子行幸,並不是趙佶一個人跑路這麼簡單,隨行的禁衛、宮人、官員、雜役數以萬計,日常開支遠超數萬的普通軍隊,一般的地方根本負擔不起。

行幸之地選在財賦重地,也不光是為了跑路在外的天子吃好玩好,還有很重要的政治考量。

天無二日,監國的皇太子一旦做得比皇帝還好,在外的天子如何才能在戰爭結束時順利迴歸中樞,再掌大寶?

答案很簡單:一手握重兵,一手控財賦。

如此以來,可選的位置就非常有限了。

首選江南,但方臘年前才被剮,兩浙路的動亂遠未平息,現在正是人心不穩的時候,以趙佶的“巨大聲望”,去了江南,只怕會讓形勢變得更復雜。

次選蜀地,彼處安全是有保障,但交通不便,難進更難出,一旦去了蜀地,這江山基本就與趙佶再見了。

其餘漢中、兩淮、南陽之地就不用說了,缺點更明顯,不是沒錢,就是在徐澤的眼皮子底下,選都不用選。

趙佶琢磨著公相的話語,臉色不斷變幻。

就在眾臣以為皇帝要下定決心時,其人突然大叫一聲,直挺挺倒下。

“官家!”

“官家!”

“快召御醫!”

“御醫,快!”

大敵當前,正需要拿主意的時候,天子卻突然昏倒了,任由忠貞的臣子們如何叫喚,皇帝始終沒有半點反應。

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