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七十三章 險關硬寨奈我何

大石寨在位於繁峙縣東北恆山與屋山的交接處,與西南十五里外的茹越寨相對,兩寨共同構成應州進入代州的鎖匙。

其地距離應州治所金城縣以南僅有三十餘里,因建在兩塊巨石山崖夾成的大石口峽谷而得名。

寨中只有兩百守軍,並不意味著好打,而是恰恰相反。

大石口山道蜿蜒崎嶇,兩岸崖壁陡峭難以攀援,寨前除了亂石外,僅有幾塊小平地。

進攻方多了沒地方展開,少了又會被守軍壓著打,乃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形。

所以,大石寨只需兩百意志堅定的守卒據險而守,憑藉充足的補給,就能擋住上萬大軍南下步伐數月之久。

當然,正常情況下,也不會有敵軍非要硬著頭皮死磕這種險關。

所以,遼國數次進攻趙宋河東路的大戰,便發生在朔、代兩州之間的雁門關,基本沒有攻打過大石寨。

即便如此,寨中守軍也做足了的準備,陷馬坑、鐵蒺藜、拒馬陣等防禦工事一應俱全,打定主意不給同軍強攻的機會。

特別是拒馬,全部為合抱粗的原木製作,異常沉重,擺放在寨前的小平地上,每天下午守軍還派人出寨往拒馬上澆水,以防止敵軍使用火攻。

因地勢的原因,同軍最犀利的重炮打不到大石寨前,無法對守軍進行火力壓制,靠有限的突擊人員根本挪不動這些死沉的拒馬。

可若是不挪動拒馬,寨前有限的空間就站不了多少人,同軍的兵力優勢便無法發揮,靠添油戰術別想奈何這座堅固的軍寨。

宋軍的目的就是讓敵軍知難而退,畢竟本方兵力有限,能不硬拼就最好別硬拼。

但今日天還沒有大亮,探子就彙報北面的同軍已經在拔營集結了。

守將猜到了敵軍今天必然會強攻大石寨,立即向繁峙縣派出了求援信使,並喚醒部屬,進行大戰前的動員。

昨日,同軍對大石寨組織了四次試探進攻,都沒能摸到寨牆底下。

由此,寨中守軍計程車氣相對較高,儘管敵軍攻城在即,兵卒們卻不甚慌張。

同軍已經運動了大石口前,師正孫立親臨一線,爬上了一塊能夠看見寨子情況的大石上。

看清敵軍寨前的佈置較昨日沒有變化後,其人直接下令。

“選鋒,上!”

第一批攻城的選鋒只有四十人,不是孫立不想多派人,而是地形限制,只能派這麼多人。

大石寨前的場地本就狹窄,拒馬陣又佔據了最好的地段,就這點人還要散開了尋找進攻路線,人再多的話就得擁擠在一起送給敵軍打擊了。

選鋒分為三組,其中二十人是干擾寨上守軍的弓弩手,十人手持大盾,掩護另外手持唧筒的十人。

唧筒為竹製,由水杆和竹筒兩部分組成。

將其竹筒端放進水中,並將裹絮的水杆往上抽起,水就能透過竅進入水筒中。

這東西不僅能汲水,還能用力推送水杆將水噴出很遠,當唧筒用做救火時,即是古稱的救火水龍。

若是將竹筒中的水換成猛火油,便可以把滅火變為放火了。

這物事宋軍並不陌生,就是大名鼎鼎的猛火油櫃。

大石寨守軍很快就發現了同軍的意圖,警訊大響,放棄了與同軍弓弩手的對射,而將遠端武器重點招呼到手持唧筒的同軍兵卒身上。

選鋒將士雖然有重甲大盾防護,但在這種高強度的打擊下,仍然不斷出現傷亡。

僅僅是靠近拒馬陣噴射猛火油,並點燃這些拒馬,就陣亡了十二人,撤回時其餘人也大半帶傷。

但這些傷亡是值得的,被猛火油點燃的沉重拒馬開始劇烈燃燒。

這種燃燒的效率極為驚人,寨牆上守軍也能感受到滾滾熱浪,有人嘗試用水去剿滅大火,但其人很快就放棄了徒勞的嘗試。

不僅是拒馬陣隔著寨牆還有一段距離,水潑不到,就算能潑到,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拒馬被燒塌。

同軍一方,孫立見守軍沒有派人出寨滅火,便放棄了緊接著第二波打擊。

等了好一會,待地上的拒馬燒得差不多,火勢明顯變小後,其人才繼續下令。

“突擊隊,進攻!”

因拒馬被燒,寨前平臺寬敞了很多,兩百人的突擊隊總算能散開了。

突擊隊同樣是多兵種配合,一部分人以弓弩壓制敵軍,一部分人以大盾掩護袍澤,一部分人手持鉤鐮將還在燃燒的拒馬殘骸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