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一十五章 蓋棺定論

只要稍加運作,即可蓋過得位不正的趙氏,獲得“大義”名分。

東京城中的趙官家之所以能在禍害天下這麼久後,還可以賴在龍椅上,靠得是虛無縹緲的“大義”。

現在,連“大義”都快沒了。

該怎麼辦,趕緊禪讓麼?

所以,站在教主道君皇帝的角度,平心靜氣地接受同舟社北伐成功的事實是不可能的。

但趙宋朝廷不是趙官家一個人的朝廷,徐澤大勢已成,別有心思的大臣肯定大有人在,面對同軍攻下燕京的訊息,不應該表現這麼冷淡才對。

朝廷異常反應的背後,最大的可能是王黼可能已經失勢,或者,其人又與趙佶勾搭在一起了。

徐澤其實不太關心趙宋朝廷對北伐成功的反應,也不怎麼關心王黼的命運。

他要的只是在北伐的關鍵時刻,趙宋別拖自己的後腿就行。

現在,同舟社已經在燕京站穩腳跟,王黼也不是自己的親信,雙方當初的合作也不過是各取所需罷了。

趙佶既然想鬧,就讓他鬧吧。

等得就是你們鬧!

放下趙宋朝廷之事,徐澤又問起遼國朝廷的處理情況。

“遼國遺臣的分化、滲透怎樣了?”

“計劃比較順利,遼人安心了不少,很多人怕去見天祚帝,主動賣身投靠,我不敢收太多,只安插了三個釘子。”

“嗯!”

徐澤點點頭,認可了王四的想法。

李處溫、蕭德妃率眾投降後,經過甄別,同舟社吸收了一批願意做事的遼國舊臣,又整編了部分遼軍。

但剩餘的遼軍、宗室、特權貴族和百官還有近兩千人。

除了軍隊,其餘全部被集中看管並強制勞動。

這些人初時不知道自己會面對怎樣的命運,還老實了幾天。

但日復一日的勞作不是這些貴人受得了的,見同舟社講規矩後,便有人開始挑事,軟磨硬抗同舟社的改造行動。

徐澤自不會心軟,下令殺了兩批不服管教的北遼遺臣後,剩餘的人員才真正老實下來。

王四見社首沒有疑義,乃問道:

“耶律淳是不是該下葬了?”

“可以。”

當日,耶律淳剛剛嚥氣,屍骨未寒,同舟社的前鋒就打到了燕京城下。

慌亂中,遼國百官只顧著投降新主子,自然沒有人也沒有時間將耶律淳下葬。

徐澤進城後,急於穩定城中秩序,也沒時間處理這位篡逆的後事。

其人只是受降後,應蕭德妃的乞求,派人給耶律淳打製了一副棺槨。

並在城中選擇了一處絕戶民房,作為其人的停靈處。

契丹人建國後,主動接受漢人禮儀,又融入了很多佛教的規則。

人死之後,也是要遵守“齋七”之習俗的。

但遼國已滅,同舟社諸事繁雜,為耶律淳守靈的只有蕭德妃和太監、宮女各兩名。

自不能真遵照俗禮,搞什麼每日哭拜,早晚供祭,每隔就七日作一次佛事,一直等到“七七”四十九日再除靈

蕭德妃主動請求“次七”之後便擇日將耶律淳下葬,以入土為安。

耶律淳曾經一度被遼人當作中興大遼的希望,為他謀立篡位而搖旗吶喊,甚至慷慨赴死的遼地豪傑不計其數。

但實際上,其人不過是面對大遼無可挽回的山河日下之勢,遼人集體幻想出來的虛假英雄而已。

耶律淳篡位前,曾受天祚帝之命都統諸軍對抗金國。

其人到達前線後,卻長期頓兵不前,不僅沒有尺寸之功,還一手製造了怨軍譁變。

面對社稷覆亡的危難,耶律淳倒是挺身而出,擔起了國人對其期待的責任。

但其人篡位後,對內不能團結統合朝野力量,對外也沒打贏反侵略的戰爭,自己還荒唐地死於兵敗後的驚嚇。

這樣的無能之輩,最大的價值,也就是充當凝聚部分遼人之心的旗幟。

而隨著同舟社接管燕京後的一系列管理措施落地,這個所謂的“人心”,也只剩下了總數千餘人的天錫親衛、遼室宗親和朝廷百官了。

實際上,這中間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厭倦了擔驚受怕的逃亡生活,只想安定下來。

見識了同舟社帶來的秩序後,這些人也很想向徐澤效忠,留下來為同舟社做貢獻,只是徐社首不願意接收罷了。

說白了,人死如燈滅,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