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一十六章 人各有志

九年前,同舟社商隊出行遼國,落腳燕京,徐澤曾帶史進、聞煥章、吳用等人遊覽城中名勝憫忠寺。

彼時,史進疑惑寺中憫忠閣“一樓不拜佛陀二樓還掛前朝畫像”。

知客僧潛如告訴眾人,憫忠寺是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感東征高句麗之役慘烈所建,憫忠閣則是供奉死難將士英魂之所。

遼承唐朔,憫忠閣中的陳設百多年來才沒有大的變化。

聞煥章讀多了聖賢書,滿腦子的華夷之辨,問了潛如一個比較尖銳的問題。

“遼國是由人少的胡人凌迫人多的漢人,政局本就不穩,還敢任由前朝香火延續,就不怕黎民思舊,心向故土麼?”

潛如的回答頗有哲理,徐澤至今還記得。

“唐亡遼立,憫忠寺還是這憫忠寺;幽州變成了燕京,城中的信眾也還是那幫信眾。”

拿下燕京後,徐澤曾安排外曹情報人員到憫忠寺,專門尋過這個有個性也有智慧的僧人潛如。

得到的答案是其人已經戰死,就死在玉河渡,死在抵抗南朝族人對燕京的“光復之戰”中。

潛如只是千萬個遼人中的一份子,無論身份和種族,他們首先都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遼人,必然會本能的排斥侵略者。

已經死掉的自不用再說,還活著的,雖然屈服於同舟社的強大,不敢再鬧事,但也沒那麼容易變成“同舟社人”。

徐澤要開創歷史,當然不能像遼國粗糙繼承大唐傳統一樣,全盤接收燕地的一切。

只待秩序基本穩定後,各項改革制度都要相繼展開。

燕地無論僧俗,所有人都要在同舟社的主導下慢慢改變。

但歷史是不可以割裂的,只有在揚棄中傳承,才能不斷前進。

接收並治理有兩百年國祚的大遼故地更是如此,對心懷舊朝的燕地百姓,不能野蠻粗暴地“殺殺殺”,也不能不顧實際地“改改改”。

同舟社即將展開的改革,涉及遼地社會各階層,利益調整必然極大,前提是社會總體穩定。

正是基於這一點,徐澤才會答應的蕭德妃的乞求,沒有過分刁難耶律淳的後事。

不僅如此,其人還對遼國遺臣劃出了明確界限,以安其心。

接見並說服耶律大石之後,徐澤便向遼國遺臣宣佈了同舟社對相關遺留問題的處理決定。

其一,偽帝耶律淳,本天祚帝之近屬,位居將相卻不能與國存亡,反篡位僭號,罔顧百姓生死,以孤城頑抗王師,應處以極刑。

然耶律淳已死於獻城之前,念其人生前抵抗金人侵略有功,可免於刑戮,去尊號及所有封號,以普通宗室之禮下葬。

其二,遼國小朝廷百官,受天祚帝留守燕京之重任,不思保境安民,卻以私利擅立國君,並坐視數萬人殞命的大戰發生。

念眾人玉河渡之役後及時醒悟,主動投誠,罰服勞役之刑三個月,以證懺悔之意。

其三,上天有好生之德,同舟社亦有興滅國繼絕世之仁義。

同舟社興義師平遼亂,進入燕京並不是為了殺戮,而是為了結束遼地持續多年的動盪,還百姓以安定。

凡願意歸附同舟社者,即是同舟社之人,當守同舟社之規矩。

不願歸附者,同舟社也不會與之為難。

待三個月勞役之期結束,即可隨耶律大石和蕭德妃西行,去尋找天祚帝耶律延禧領罰。

實際上,帶這批“頑固派”去追隨天祚帝,還是蕭德妃自己主動提出來的。

其人從徐澤既不屠殺前朝貴胄又要集中管控的行為中看出了端倪,知道這位梟雄是在邀買人心,為的是儘快穩定燕京形勢。

但以徐澤的梟雄本性,絕不可能在燕京穩定後,還留著他們這些契丹貴族。

如其留下來被羞辱和屠殺,還不如主動提出離開。

蕭德妃應該知道以耶律延禧的心性,作為耶律淳的偽皇后,她有極大可能會處死。

但為了家族和族人,其人仍然願意去面對天祚帝的怒火和懲罰,也是個奇女子。

徐澤藉口為失國的天祚帝主持正義而出兵時,就想好了對大遼逆臣們的處理辦法。

送這些遼國舊貴族去見耶律延禧,就能順勢他們手中掌握的土地和人口等資源化為國有,還不用髒了自己的手。

其人原本屬意的人選是耶律大石,蕭德妃能主動站出來當然更好。

但帶著這麼多人穿越被金人控制的佔領區,卻是一件艱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