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十三章 皇帝去哪了

“命令:第一軍及南線第二批抽組直屬師向雄州集結,留守人馬隨時做好與趙宋軍隊摩擦的準備。”

“第三軍向遼國蔚州滲透,打探遼主最新動向,並監控河東之宋軍。”

“陳達部主力移防中都,季闖部主力移防沂州,隨時做好切斷東南漕運的準備。”

“遼東巡撫司……”

“各地進入戰爭狀態,由總社統一排程、指揮、管理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

遼主耶律延禧因害怕金人南下而倉惶逃離燕京,又於途中殺死自己兒子一事,透過其逃散的御帳親軍傳到沿途各地,並迅速擴散開來。

打探到這一訊息,徐澤意識到北伐燕雲的時機已經成熟,立即按照預案發布戰爭動員令,迅速集結兵馬,啟動北伐。

相對而言,金軍的行動就晚了不少。

攻下北安州之後,金軍又接連拿下臥如來館、新館等地,打通了進入遼國南京道的外圍通道,再向南就只有越過長城進攻南京道的檀州了。

鎮守北安州的副都統完顏宗翰打仗經驗遠比都統完顏斜也豐富,統軍資歷也比後者更老,肩負著教斜也打仗的重任,這一仗的壓力有大半壓在他身上。

敵情不明,是趕緊南下速戰速決,還是繼續留在中京道,全取所有州縣?

如果遼主留在燕京堅守,金軍一旦攻入南下攻到析津城,就是覆亡社稷的攻城戰。

遼國畢竟是立國兩百年的大國,國滅的最後時刻,肯定少不了殉國的忠臣烈士,到時說不好就會有一場苦戰。

戰力強悍的金軍並不懼怕為攻城拔寨而付出一定的代價,但這次的問題不僅僅是攻城拔寨的傷亡。

遼人也許會又也許不會出現的激烈抵抗,其實並不是多大的問題,最麻煩的還是一直蓄勢待發的同舟社徐澤。

幾個月前同舟社就曾派兵騷擾中京道沿海和析津府,若說徐澤對南京道沒有想法,鬼都不會相信。

六年前,金軍拿下遼陽府後,便因為遼南同舟社的存在而搞得非常被動。

以至於到了現在滅遼之戰的關鍵時段,金國還不得不在遼陽府囤積重兵,以防備“好盟友”同舟社突然北上。

本就人丁稀少更缺精兵的金國大戰之時還要分兵,無疑是災難。

幸好遇到遼軍這樣見面就跑的對手,真要是勢均力敵的場面,後果不堪設想。

這麼多年來,主持南線之戰的迭勃極烈完顏斡魯就因為當年沒有果斷出手消滅同舟社而倍受責難,已經被逐漸邊緣化了。

如今的局面與當年極為相似,萬一金遼兩軍激戰正酣時,同舟社突然殺出,與遼人夾擊金軍怎麼辦?

這種可能性不僅存在,而且還極大可能性存在。

畢竟,幾個月前同舟社才和遼人簽訂了盟約——就如當年與高麗人簽訂的盟約類似,誰敢保證他們不會在金軍進入南京道後搞事?

金國和同舟社簽訂的五年盟約還有幾個月,做事一直“講規矩”的徐澤應該不會再這個時候撕毀盟約。

但就算同舟社真不會先出手,關鍵時刻跑來“幫忙”或者“調解”,怎麼辦?

以徐澤的為人,絕對能搞出一大堆金國不得不接受的新條款,足以把一眾金軍將帥給噁心死。

這種情況當然不可以出現,金國現在還不能與同舟社正面接觸。

橫亙在南京道和中京道之間的燕山山脈,不僅是阻擋已經佔領中京道的金軍南下的屏障,也是限制日後佔領南京道的同舟社北上的屏障。

完顏宗翰的糾結沒有持續太長時間,皇帝的詔書就送了過來,讓其人解脫了煎熬。

“你們率兵在外,克盡職守,攻下城邑,安撫人民,朕很高興。”

“捷報中所說的分別派遣將士去山前諸部招降,預計這個時候都已經撫定了吧,做好了就要馬上派人回來彙報,朕要隨時知道金國到底有多少人。”

“遼國這麼大,一時滅不了很正常,不要急躁。山後如果不能去,就留在中京道經營莊稼,牧放馬匹,等到秋天馬肥了,莊稼熟了,再圖大的行動。”

“你們在外,遇事要加強商議,認準可以行動再去實行,不要想到了什麼事就匆忙做決定。”

“如果想擴充隊伍,要先把具體數目報上來,不可以單憑一戰的勝利,就有鬆弛怠慢。”

“對新近投降歸附的遼人,應當妥善收留安撫,這些都是我大金的子民,不能再當成敵國的百姓。”

“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