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章 梁山死地難長留

眾人按照各自的分組聚在一起,討論分工和明日計劃,這些人各懷心思,但對未來滿懷希望都是一樣的。

作為“頭領”,徐澤此時卻非常“缺”希望,實際上,他的心情其實很糟糕,他在想這些時日收集到的梁山周邊地理情況。

五代以後,因黃河屢屢決堤,攜帶大量泥沙而下,形成了梁山泊南北長約兩百里,東西寬約百里的寬闊湖面,只是遠不到“八百里”。

如今黃河已改道北流至河間府和遼國南京道交界處“三會海口”(今天津)入海,能出梁山泊進黃河入海的水道,就是鼎鼎大名的京杭大運河。

梁山處在壽張縣、鄆城縣和須城縣(後改名為東平府的鄆州府治)構成的三角形區域內,壽張縣在梁山西北約35裡(宋制6尺為一步,300步為一里,宋制的35里約為後世的39裡)。

二者同屬鄆州府管轄,鄆城縣在梁山西南,則屬於濟州府管轄,實際上梁山水泊如今可行大船的水域倒有一半在濟州治下。

此時的梁山水泊面積甚廣,向西,迫近鄆城;向南,緊挨濟州治所鉅野縣;在北,形成了長寬皆數十里的沼澤地,也迫使緊挨梁山的大運河改走須城,常說的八百里水域便包含了這片沼澤區。

水泊共有五水連線,東北是濟水(北清河)北向轉東,過齊州、淄州、青州入海;汶水向東入兗州;東部一是鼎鼎有名的大運河直通南北,二則是桓溝,向東南連線菏水,過後世的微山湖一帶入淮水;西南則是連通東京的漕運要道五丈河。

可以說,水滸中的梁山泊與本世界梁山泊相比,只是名字一樣而已,二者完全是兩個不同的地理概念!

首先,因為便利的水運條件,來往梁山泊的商旅的確不少,但絕大部分都是走水路的,朝廷通登州的兩條陸路交通驛道,分別穿過樑山泊南的濟州治所鉅野縣和東北的鄆州治所須城縣。

靠近梁山的西岸,日常只有勞作的鄉民走動,想學原劇情攔路打劫?還是先在水泊中修條路吧!

其次,遭遇戰爭時,延安府的一些小寨,兩三百人就能守很久;而東京城,沒有幾萬人城牆上都站不滿。

越大的城池關卡越要更多的人防守,這是客觀規律。

原著中的梁山就打破了這一規律,王倫時代,千百來人就能讓阮氏兄弟不敢來水泊打漁,大聚義後,十多萬人居然還有空地跑馬。

真實的梁山怎麼可能還是這種縮放自如的“副本地圖”?

不僅地盤大小不會變,而且地理位置上講,也絕不是搞事的好地方。

梁山所處位置緊挨東京所在的京畿路,陸路到東京才四百多里,比後世張家口到的北京距離還近,有馬替換,又不惜馬力的話,甚至可以一日跑個來回。

對於東京城來講,梁山是真正的“臥榻之側”。

最後,不僅是距離近,關鍵的是,此處治安狀況還直接關係大運河、五丈河到河北和東京的漕運安全。

須知道,東京城的糧食絕大部分都靠漕運補充。

可以說,梁山泊對於東京的重要性,就相當於沒有鐵路,幾乎全靠海運的情況下,天朝的天津對於北京,民國的上海對於南京一樣。

如此重要而敏感的位置,別說聚集十萬人馬為寇,就算是幾百人舉旗為盜,濟、鄆二州就都得派兵合力鎮壓,不然的話,二位知州老爺鐵定會被御史彈劾丟帽子甚至腦袋。

若是發展成幾千人,威脅漕運,朝廷不派大軍剿滅你還能安心?

毫無疑問,這就是一塊當強盜搞事的死地!

別說大鬧,小鬧都不行!

梁山的出路在哪裡?!!

儘管愁腸百結,但等眾人討論完畢,重新聚在一起時,徐澤仍然是一付萬事皆在掌握的模樣。

徐澤強調,梁山懸於水泊之內,要想順利發展而不是被官府當作賊寇圍剿,在岸上就必須有信得過的眼線和遮護,這次因各種原因暫時不想上梁山的9戶人家,雖然沒有和我們共進退,但畢竟共同生活過,如果連他們都不能爭取和信任,咱們還是趁早散夥,別上梁山了。

回去後,都去這些鄰居家裡問問,明日要不要幫忙捎帶物資,有沒有要幫忙帶進城變賣的東西。

再就是每戶至少留一人看家,採買人員嚴禁洩露要上梁山資訊,否則引來官府關注,其留守家人的安全便得不到保證。

交待完這些後,徐澤便讓眾人趕緊回家做準備,只留下熊蒙、田異、梁義、黃仲四人,田異已和褚垠核算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