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兼任平盧、范陽、河東三節度使安祿山的情景,他……”
萬曆帝不等張居正說完便指著圖說:“這圖上的‘勤政樓’三個字兒起得好,‘勤政,勤政’,國泰民安。但是,樓名雖佳,乃不於此勤理政事,而逸樂宴飲,毀也,何也?”
張居正點點頭道:“人情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故有始治而終亂。”
萬曆帝道:“難道說,咱們的新政也存在著危機嗎?”
張居正一笑道:“二者不可相提並論,信了邪,就無法壓正了!”
三人“哈哈”一陣大笑。
這時,一太監進門道:“啟奏皇上,兩宮皇太后有請!”
萬曆帝道:“回稟母后,朕即刻就到!”
太監道:“遵旨!”轉身而去。
張居正施禮道:“居正告退!”
萬曆帝道:“好,太師回家看看老父吧!”
張居正施禮道:“謝皇上!”退身出門。
萬曆帝向馮保一揮手道:“咱們也走吧?”
馮保道:“遵旨!”
這時,張居正的老父在病榻上仍然咳嗽不止,他欠起身子喊道:“居正,我的兒……”
張居正的夫人和玉奴站在床前不住地安慰。
張父似乎想起來,使勁抬身子,張居正的夫人忙向前扶住老父道:“爹,您別起來,我和玉奴在身邊陪伴著您就是了!”
張父道:“趕快讓我……兒子來,爹看不見他……”咳嗽,“死也……不能瞑目呀!”
張居正的夫人道:“爹,您千萬別說喪氣話,您身體壯,壽命長,有後福,不會死的!”
張父艱難地說:“我……是要走了,讓居正兒……”話未說完,一口痰沒有上來,溘然去世。夫人和玉奴趴在死者的身旁“爹爹,爹爹”地大叫,痛哭不止……
書中交代,明朝萬曆五年(公元1577年)九月十三日,張居正七十四歲的父親張文明,字治卿,號觀瀾,遽然病逝。他曾在科舉仕途上連續七次鄉試未中,直到靠著兒子張居正的影響才勉強補了個府學生,也算是死而足願了吧。遺憾的是,自從病入膏肓以後,很長時間沒能和兒子張居正謀面了,一直到死也沒能如願,留下了終生遺憾。張府上下人等撲跪在屍體旁邊慟哭驚天……
張居正疲憊不堪地走進家門,聞知噩耗,立刻加入了慟哭的行列。但是,他哭了不到一刻鐘的時候,馮保又奉旨來傳,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