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百七十三章 曬鹽法

瑞明四年六月初一,徐世勣率大軍凱旋歸京,並將梁師都移交大理寺,經三司會審,明定其十八條大罪,判凌遲,張君武以為稍重,改為大辟,於六月初九押赴菜市口斬首棄市;六月十二日,李子通被押解到京,張君武在兩儀殿召見於其,相談數刻,好言籍慰,並封其為樂安公,賜宅府一座,囑咐其先閉門多讀聖賢書,待得來日,將有重用云云,實則是將其軟禁在了宅府之中。

瑞明四年六月底,江北各地夏收已畢,儘管今歲風調雨順,奈何去歲大戰過烈,以致於人口凋敝,除川中、南陽、汝州等帝國舊地豐收之外,其餘各州縣收成都只是一般而已,可不管怎麼說,對於已週轉艱難的朝廷財政來說,無疑是場及時雨,經戶部測算,朝廷今年之歲入支援到年底應是從容,尚能略有結餘,只是不多而已,這等結果一出,朝中原本呼籲儘快南下平亂之聲頓時便弱了下去。

沒錢事難辦,不止是文武百官們頭疼,張君武也自不免有些個捉襟見肘之窘迫,無奈之下,也只能暫緩滅南梁之相應計劃,昭告天下,說是要與民生息,其實麼,是被沒錢給憋住了,如此一來,如何搞錢就成了張君武所要考慮的頭等大事來著——按張君武早先之計劃,要建造出兩支強大的水師,至少還須得投入五十萬貫方才勉強夠用,而算上明年可能的結餘,戶部那頭最多也就只能擠出二十萬貫左右,缺口多達三十萬貫之巨,更別說大軍南下所需的其他鉅額開支了。

加稅加捐顯然是不行的,帝國境內大半地區都已是被打殘了的,民生凋敝已極,到如今都尚未緩過氣來,真要加捐加稅,那就是逼民造反,這等蠢事,張君武自是不會去幹,要說鼓勵商業流通麼,眼下本應是富庶之地的江南兀自處在割據狀態之中,商道斷絕,至於絲綢之路麼,也因西突厥的不服訓,商路同樣不通,光靠帝國境內之市場,根本無法興起商業之熱潮,至於玻璃鏡的銷售麼,倒是不錯,可也就只是不錯而已,用來支付科學院的科研費用以及火炮的小批次鑄造都已很是勉強了的,要想靠之來籌措足額的軍費開支,根本就是杯水車薪,渾然無法指望得上。

節流?也不成,道理很簡單,身為帝王,張君武已然是簡省到了極點了——自登基以來,宮殿基本就不曾修繕過,帝陵也早已下詔停建了,登基四年了,居然就不曾選秀過,宮中嬪妃就那麼十幾位,服侍的宮女宦官連隋煬帝的二十分之一都不到,這都已到了省無可省之地步了,算來算去,也就只剩下開源這麼條路可走了的。

“玄齡、克明,朕前些日子觀戶部之報表,見歲入勉強夠只支用,心實憂之,不知二位愛卿對此可有甚良策否?”

活人自然不會被尿憋死,有著滎陽那場怪夢所得之各種知識打底,若是和平時期,於張君武來說,要整出些來錢快的玩意兒,倒也算不得難事,偏偏眼下民生不振,購買力實在有限,這可就真令張君武很有些頭疼了,於政務之餘,可是沒少花時間琢磨著賺錢之大計,足足熬了大半個月,方才算是有了個不錯的主意,然則他卻並未急著道出,而是先將房玄齡與杜如晦這兩位思想相對開放的宰輔宣到了御書房,見禮一畢,便即不恥下問了一句道。

“陛下莫急,先與民休息,數年之內,國庫便可漸豐。”

房、杜二人皆是心思靈巧之人,只一聽張君武這話,便知張君武必是又想著要大舉出兵江南了,奈何眼下條件不允許,二人對此也自無可奈何,彼此對視了一眼之後,由著杜如晦出頭,委婉地給出了個建議。

“朕不能不急啊,如今江南遲遲未平,而突厥內亂已生,若不能趁早擊破突厥汗庭,將來之邊患必重,只是欲攘外必先安內,有江南亂局牽扯著,朕自不敢冒險兵進草原,而今之計,也唯有儘快豐國庫,方可圖謀用兵,二位愛卿可有甚教朕者?”

張君武顯然對杜如晦的建議不甚滿意,也自不曾隱瞞自己的心思,明確道出了打算儘快對江南用兵的想法。

“陛下明鑑,我帝國雖開朝已四年,然,江北不過方才一統而已,人心思定,此際實不宜加稅加捐,若陛下執意要籌措軍資,或許只有納捐一條路好走了,竊以為可向納捐者授爵不授官,以免敗壞官場風氣,此事也只可偶爾為之,實不可成定例,須得慎之再慎方好。”

房、杜二人都是理政高手,可要說到賺錢麼,顯然是難為二人了,這不,二人皺著眉頭沉思了好一陣子之後,也就只有杜如晦提出了一條勉強可行的建議。

“不妥,爵所授必是有功於國者,若開了納捐之先河,朕恐後世子孫皆會引以為例,控制稍有不當,國政必糜爛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