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一十六章 正統之爭(二)

治國的理念,只要取個足夠響亮的名字足矣,根本無須為此事爭辯個不休。

“主公英明,臣等別無異議。”

張君武既是拍板定了案,眾文武自是不會有甚異議,齊齊稱頌也就屬理所當然之事了的。

“如此,便先這麼定了,諸公且辛苦上一下,傳檄天下,為先帝舉哀七日,朕之登基大典也須得緊著綢繆了去,諸公就此二事先商議個章程出來,回頭朕看過之後,再行計較了去也罷。”

既已決定登基自立,張君武自也就不再玩甚矜持的把戲,言語間便已是理所當然地以朕自居了去。

“臣等遵旨!”

張君武既都以朕自居了,眾人自然也就跟著全都稱臣了起來,此乃題中應有之義,卻也無甚可稀罕處……

大業十四年三月十九日,張君武以齊郡軍之名義傳檄天下,揭露宇文化及弒君謀逆之惡行,號召天下諸雄共討之,便宣佈將為隋煬帝守孝七日,其後建國改元,立國號為“中華帝國”,簡稱“華”,年號為“瑞明”,此檄文一出,天下譁然一片,各路豪雄在紛紛指責宇文化及狼子野心的同時,也沒忘了咒罵張君武的自立,宣稱要替天行道剿滅“偽華”者可不在少數,箇中尤以正跟劉武周酣鬥不休的李淵以及正與瓦崗軍李密打生打死的東都方面反應最為激烈,前者在譴責張君武背主自立的同時,宣稱將繼續擁立代王楊鬱之初衷,誓與“偽華”不兩立,而後者麼,則是在王世充等七名權貴的聯袂支援下,擁立越王楊侗為帝,年號“皇泰”,堅稱要與張君武死戰到底,倒是與張君武有殺父之仇的李密卻是罕見地保持了沉默,僅僅只發了個討伐宇文化及的檄文了事,絲毫不提張君武稱帝一事,蕭銑、周法明等南面之豪強也同樣只是口頭譴責了下張君武了事,轉過身去,彼此間的攻伐依舊慘烈無比。

中華帝國周邊之大敵雖是個個叫得兇悍,可也就只是光打雷不下雨罷了,無論是李家軍還是東都軍,這會兒都處在了被動挨打的局面下,哪有可能抽得出一星半點的兵力去討伐張君武,反倒得擔心勢力雄厚無比的華軍會前來攻伐,於是乎,東都與太原之間鴻雁往來頻繁,暗中達成了個共同抗擊張君武之密約,只是在目前的形勢下,這等密約跟廢紙其實就是一個概念,根本沒半點的可操作性。

正所謂會叫的狗不咬人,咬人的狗不叫,別看王世充、李淵等人口號喊得山響,卻根本不敢向關中、南陽等地派出一兵一卒,倒是在秦州(天水郡)自立為西秦霸王的薛舉一聲不吭便率二十萬大軍輕取涇州,一路浩浩蕩蕩地殺奔扶風郡,與蕭瑀所部在高墌(陝西長武北)城展開激戰,與此同時,自立為大梁皇帝的梁師都也率十二萬大軍以及突厥騎兵三萬開始南下,進犯延州(今之延安),準備與薛舉聯兵合擊長安。

蕭瑀與段德操都是大隋舊臣,在李淵兵進關中時,二人都曾與李淵眉來眼去,儘管都不曾公然投靠李家軍,可私下裡卻是沒少向李家軍供應軍需,待得張君武入主關中之後,蕭、段二人儘管不曾公開反對張君武,卻也不曾投效齊郡軍,對張君武所發出的各類革新公文,也大多是採取擱置不理的態度,然則此番二人同時遭猛攻之際,反應卻是迥異——蕭瑀寧可苦撐,也不肯向張君武求援,而段德操則是第一時間向張君武發去了告急信,請求新生的“中華帝國”能派大軍前來幫助抵擋梁師都的猛攻。

於中華帝國而論,無論是薛舉、梁師都還是蕭瑀、段德操都在必須儘快剿滅之列,只不過因著大戰連連之後,軍心已疲,張君武這才不得不暫時容忍這些割據勢力的存在,而今麼,這幾個傢伙居然自己打了起來,顯然給了中華帝國個個擊破之機會,仗是肯定要打的,只是無論薛舉還是梁師都所部,兵力都很是雄厚,該如何應敵就成了擺在新生政權面前的一道繞不過去的坎……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