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0部分

懂這些。

竇輔很麻利的裝了一小袋,不願眾人等待。起身道:“害諸位久候,走吧!”

羊續撫須笑道:“好!富貴不忘本,難得!便是多等片刻亦無妨!”

此時的竇輔,確實很富貴了。就上虞一戰,各大世家贈送的錢糧就非常豐厚。且竇輔在祖居起出的寶藏,外加陸顧兩家送的田莊和宅院。竇輔此時身價頗豐啊。

不一會,來到小路盡頭,一處山澗。青山聳立,綠水環繞,芳草萋萋,彩蝶飛飛。好一處人間仙境啊!

眾人皆為此處風景沉醉。這時,蔡琰指著不遠處一座竹亭,道:“看前面有座涼亭,不如去休息一下吧!”拉著竇輔就望涼亭下奔去。來到涼亭下,竇輔抬頭望去,見茅頂下一塊竹排,寫著蘭亭二字。

蔡邕等亦走過來,王睿開口道:“不知是此處地名叫蘭亭,亦或此亭名叫蘭亭!”

羊續笑道:“且不管這許多,此處景sè幽靜,風光無限。正好可做歇息之處。今rì吾等在此,便叫做蘭亭會!”

王睿感慨道:“如今世道艱險,宦官當道。有此世外桃源,真想結廬隱居,從此不問世事!”

竇輔一直覺得此地的名稱很耳熟,聽到羊續與王睿的談話,似乎想到什麼。蘭亭會?隱居?莫非此地真的就是就是那個地方—蘭亭!

竇輔猜的沒錯!此地就是後世聞名遐邇的蘭亭!而蘭亭之所以有名,就是因為王羲之在此抒寫了千古名篇--蘭亭序!蘭亭也因此聞名。

當然,想在此隱居的王睿,也不會知道,他的玄孫會實現他的想法,在此結廬,過起了半隱士的生活!若問他的玄孫是誰?就是大名鼎鼎的王羲之!也就是王睿從弟王融的嫡系玄孫!

就在原本的歷史時空中,一百多年後的東晉永和九年(353)三月三rì上巳節,王羲之召集了四十餘名士於蘭亭集會,曲水流觴,歡飲之間寫下《蘭亭序》!其中二十多個‘之’字,各不相同!被宋代書法大家米蒂評為“天下第一行書”。但是,被酷愛此畫的唐太宗李世民帶到了棺材裡去。後陵墓被盜,這幅曠世國寶,便再無音訊!後世只能看到《三希堂法帖》。分別是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兒子王獻之《中秋帖》、王洵《伯遠帖》,因乾隆酷愛,存放在‘三希堂’而得名!更為可惜的是,這副王羲之名帖,現存卻是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苦難深重的中華民族啊!

當然這些事,此刻的眾人不知道!竇輔更加不會知道。人啊,永遠不會知道未來會發生的事,都只是憑著自我的意願,充滿希望卻又茫然的走在人生道路上。

如同,此刻的竇輔不會知道,終其一生都不會再有機會踏足此地!卻發著豪言壯語,道:“此處風景如畫,令人流連忘返!今rì天sè已晚,不若大家相約來年,再在此地相會!”

王睿首先響應,眾人亦對此地戀戀不捨,皆贊同竇輔的提議!

帶著對蘭亭的依依不捨,和對來年相會的美好憧憬,一行人踏上了回家的路。

休息一晚後,第二天決定啟程回吳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不論去哪裡,去幹什麼。回來時路卻總比去時路快了很多!也不知是因為輕鬆滿足愉快,還是因為歸心似箭。

此刻的竇輔就是這種感覺,不到半月就回到了吳郡。在顧雍的帶領下,一行人直接去了顧家送給竇輔的宅院。待眾人安頓好後,便告辭離去。

而王氏昆仲,在將田莊及上虞帶回來的門客等交接給竇輔後,於第二rì亦離開了。羊續在多住了半月後,亦與竇輔依依惜別了,並囑咐其將來可去泰山郡尋他。

待所有人都離開後,rì子迴歸了平靜。竇輔的生活再次變的規律起來。不過經過上虞之事後,竇輔深知亂世即將來臨。為了自保,也為了保護家人,需要建立必要的武裝!

為了不打擾眾人生活,竇輔帶著典韋馬鳴及上虞跟隨而來的一種門客,來到了城外的一座小山,此地西臨震澤(太湖),南望姑蘇城。算是姑蘇第一高山,居高臨下,山中亦有山泉,農田。竇輔將其作為讀書練劍,講兵習陣的地方。

這最初的百多人將是竇輔未來保家衛國,建功立業的基礎。竇輔將其作為心腹培養。將這百人分作兩隊,典韋和馬鳴各帶一隊。並且把識字的陳風陳思之配給了典韋做副手。把力大勇猛的典峰配給了馬鳴做副手。開始典韋還不願意,要和馬鳴換。後來竇輔告訴他,這樣為了相輔相成,互相配合,典韋才罷休。

chūn來秋往,夏去冬來,轉眼間亦到年尾,山中下起了大雪,已經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