瓚道:“兄長!小兄弟勞累一天,不如先一起用飯,而後再慢慢詳談!”
公孫瓚恍然道:“還是賢弟仔細!正該如此,小兄弟,請!”
竇輔感激的望向劉備,劉備不以為意,微笑點頭向竇輔示意無妨。
當夜,公孫瓚爽直健談,劉備細心善意,竇輔亦是刻意結交,一頓酒飯吃得賓主盡歡。
互敬數杯後,公孫瓚當先問道:“不知小兄弟如何稱呼,何方人士?”
竇輔沉聲道:“二位兄長,對小弟關懷備至,原不該有所隱瞞!但此事幹系重大!請恕弟無法明言,但亦不願存心欺瞞,故還請不要再問!”
見竇輔說的如此鄭重,公孫瓚雖心中疑惑,但是亦不好強問。而劉備在聽聞竇輔之言後,目露深思之sè,而後舉杯道:“小兄弟,無需如此!汝能如此言語,定是實心之人!吾等萍水相逢,暢談一宿,已屬不易。他年有緣,江湖重逢。當再痛飲!”
公孫瓚聽劉備之言,亦舉杯道:“然也!賢弟所言有理!小兄弟共飲此杯!”
竇輔見二人如此,心中激動,將酒一飲而盡道:“謝二位兄長體諒!弟慚愧!”
劉備又道:“小兄弟此言差矣!汝若存心隱瞞,吾等又如何能知!今實言相告,足見坦誠。若如此吾等還心存不滿,心胸豈非太過狹隘!再者,誰人心中無私密,何需慚愧!”
聽劉備如此言語,竇輔頓生知己之感,激動道:“多謝兄長!弟之身世確實不便相告!但與兩位兄長一見如故,實在不該隱瞞姓名。小弟姓竇名輔,荊州人士!”
劉備與公孫瓚並沒有太大反應,畢竟此時他們還處在社會底層並不知曉宦官們追捕竇輔之事。但竇輔能對他們坦言其真實姓名,亦從側面反應出劉備為人之親和。年紀輕輕就能令人心折誠心相待,無怪乎能在漢末亂世三分天下有其一。
翌rì一早,就由劉備送竇輔下山。沿途,竇輔出於好奇便問道:“劉大哥對當今天下有何看法?”
劉備一愣,隨即慷慨道:“方今天下宦官當政,禍亂蒼生。備遊學到此拜師,便立志為官,剷除宦官。上能報效天子,青史留名。下能庇佑一方百姓,光宗耀祖。”
竇輔大異:原來劉備也不是從小就要當皇帝。只是想做官,看其為人應該是個好官。只是太看重名聲,難怪一生為名所累。果然是xìng格決定命運啊。
於是,竇輔又問道:“劉大哥好志向!只不知該如何做方能剷除宦官!”
劉備聽竇輔如此問,尷尬道:“這個備確實不曾細想!不知小兄弟有何高見!還請教備!”說完就向竇輔施禮。
竇輔連忙扶起劉備道:“兄長莫要取笑!小弟又能有何謀可除宦官!若有早已…”說著,竇輔突然感覺不妥,便停住不再言語。
劉備見此,心中明瞭,亦不再問,二人默默行路。不一會便到官道,劉備對竇輔道:“小兄弟,沿此路可直通雒陽!備就送到此處,就此別過!只是不知何時能再與弟重逢!”
竇輔亦抱拳道:“多謝兄長!此次能與二位兄長相遇!輔之幸也,兄長放心!弟相信,將來定有與兄重見之rì,那時再與兄長一聚!”
劉備感慨道:“如此!愚兄便靜待與弟再會之rì!保重!”
竇輔亦感動道:“兄長保重!”見劉備沒有要離去的意思,便上馬先行。而劉備直到看不見竇輔身影才轉身回山。
路上竇輔正在感慨:劉備果然不同凡響,短短一rì光景,竟然心生不捨,實非常人。且心思縝密,胸懷蒼生。只是才能不算頂尖,但能虛心求教,勇於擔當,亦可補智謀不足之短。身為上位者智謀並非必須,但是心胸卻是定要寬廣。只是這劉備生不逢時,竟然與曹cāo相遇,雖說曹cāo未能將其消滅,但終其一生亦非曹cāo之敵手。看來這曹cāo必與自己所知不同!那真實的曹cāo到底是何等人物呢?若其只是智謀出眾,劉備定不會輸於他
想到這裡,竇輔更加急切想見到曹cāo。於是縱馬向雒陽趕去。
但是,竇輔與劉備這一場相遇,到底會對竇輔與劉備產生多大的影響呢?此時的他們並不知曉。
緱氏山中課堂內,盧植正在詢問:“劉備在何處?”
公孫瓚猶豫道:“老師!前rì山中有一少年迷路,劉備送其出山去了!”
盧植聞言點頭道:“不知是何人,竟會在此山迷路!”
公孫瓚答道:“聽其所言,似有隱情。吾等亦不便詢問私隱!”
盧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