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輔這才恍然,原來王芬看重自己的是這個。自己手下的確有屬於自己的部曲!而王芬手上現在缺的就是軍隊!
猛地竇輔又想到什麼。忙問襄楷道:“那王芬若要學伊尹霍光,行廢立,廢陛下,那準備立誰呢?”
襄楷讚許的望著竇輔,說道:“合肥王!”
竇輔不知道合肥王是誰,只是本能問下。更何況,竇輔對漢靈帝也沒有什麼感情,甚至說還是有仇的。雖然說當年殺自己全家的罪魁禍首是宦官,漢靈帝只有十二歲,並不懂什麼,也沒有太大罪過!可是,畢竟是他下的令,這麼多年過去,也沒有平凡自己一家。心中多少還是有恨意的。所以對王芬的計劃並沒有太多感觸!只是見王芬的計劃居然如此周詳,暗自心驚不已。而當再抬頭,見襄楷依舊望著自己時,才發現最大問題:他為何告訴自己這些?殺人滅口?似乎也不必費這口舌,何況言多必失!又不是演電視劇,何必如此!那麼,他的目的何在?
襄楷見竇輔望著他,而從竇輔狐疑的眼神,襄楷知道竇輔已經想到了什麼。於是,笑著問道:“將軍是否仍有疑惑?”
竇輔點頭說道:“正是!不知道長是否可以解輔心中疑惑?”
襄楷見竇輔如此說,亦不再保留,直接說道:“將軍可是疑惑為何老道會將這些說與將軍知曉?其實,這也就是老道此來的目地!在未見將軍之時,老道觀天象有異,知宦官命不久矣,氣數將近。而今上亦壽數不過數載!故而,以為王芬便是可以救天下蒼生之人。可是見到將軍後,老道才知道錯了!”
竇輔聽見襄楷這麼說,心中在驚異的同時,卻越來越相信他的話。畢竟來自後世的自己,雖然歷史並不好,可是董卓進京亂政,大漢名存實亡還是知道的,可不是隻有幾年了嗎!這老道又些本事!
竇輔想到此處,便問道:“只是,這些與輔又有何干?”但說話語氣卻恭敬了許多。
襄楷亦發現竇輔變化,笑著解答道:“原本一心為王芬謀劃,欲救蒼生,賺將軍入甕。如今將軍已經簽了投名狀,而王芬卻必定事敗,豈不是會連累將軍。故而前來相告!再者,若不能救蒼生,卻要令生靈塗炭,老道於心不忍。這也是,提前告知將軍的原因望將軍扭轉乾坤,避免一場浩劫!”
竇輔雖然口上不說,心中卻已基本相信襄楷所言。只是自己何德何能,又有什麼辦法阻止王芬呢?轉念又想到,許攸也在其中,那麼是不是曹操袁紹都參加了呢?看來還是要往沛國一行,當面問問曹操。而且,可以趁往潁川拜訪荀爽時,問問他是否有辦法。
竇輔在思索之際,襄楷卻誤會了竇輔,以為竇輔在猶豫,便又說道:“若將軍可答應此事,老道拼著性命不要,也願為將軍前程再算上一算!何況此事,於國於民於己都是有利的啊!”
若是竇輔知曉襄楷的名望,必定喜出望外。可是,竇輔是第一次聽說襄楷,所以非常淡定的說道:“道長無需如此,輔不敢應承什麼,只是必定會盡力而為!”
襄楷大喜,說道:“將軍信義著於海內,一諾千金之人,老道自然相信!既然老道心結已去,便再與將軍說說私事!”
竇輔見襄楷要說自己之事,頓時緊張,在見識了襄楷的本事後,竇輔可不敢再小看他。在吸了一口氣後,說道:“道長請講!”
襄楷微微點頭,說道:“將軍面相奇特,照理說壽不過五旬!且身遭橫死!”
聽襄楷說自己活不過五十,即便自己是重生來的,也一時之間有些受不了!何況還是死於非命!當然這是竇輔不知道自己的命運,否則一定會對襄楷奉若神明的。歷史上的竇輔就是在隨曹操征討馬超時,中流矢而亡,那年正是公元210年,建安十五年,劉備入川那一年!
可在一旁的典韋太史慈,聽了襄楷之言,俱大怒,都覺得有自己在,怎會讓竇輔橫死,豈不是侮辱自己嗎?
襄楷看了看典韋太史慈,搖頭道:“二位將軍息怒,世人俱愛受善言(喜愛接受好聽的話),而不願聞惡語(不能聽進難聽的話)。二位如此英雄,亦不外如是!”
竇輔勸住典韋太史慈,對襄楷抱歉道:“還請道長見諒!”
襄楷搖搖頭,示意自己並不介意。在對著典韋太史慈道:“二位將軍亦非長壽之像,壽數恐怕還在敬德將軍之下!”
聽了老道這話,二人卻不怒反喜。襄楷初時不明白,再一想反倒對二人心生敬意。原來二人覺得自己死在竇輔之前,才是正理。若竇輔橫死,自己卻沒死,反倒沒臉了!
想通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