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4部分

慈告訴竇輔道:“二哥,自黃巾之亂開始,在青州便有大量士民渡海到遼東避難,其中有幾位名士,非常有名,也是從這一海路避禍遼東的!”

竇輔被太史慈說的好奇心大起。問道:“子義,不知這幾位大賢尊姓大名,先居何地?”

太史慈搖頭道:“兄長。那兩人分別是:邴原,字根矩,北海朱虛(今山東臨朐東)人!以及管寧,字幼安,北海郡朱虛(今山東省安丘、臨朐東南)人。不過,小弟並不清楚二位先生現在何處!”

聽太史慈說了後,竇輔搜腸刮肚。也沒有想起這兩人是誰?以為是不出名的兩個東漢名士!其實,這兩人是非常有名且厲害的!因為這兩人與另外一人是並稱的!說起那人恐怕竇輔就會知道了。只可惜那人太史慈並不瞭解,也不是鄉里之人。那人名叫華歆,他與管寧,邴原並稱為“一龍”。而華歆為龍頭,邴原為龍腹。管寧為龍尾!

華歆。字子魚。平原高唐(今山東德州禹城)人。漢末魏初時名士,曹魏重臣。

漢靈帝時華歆被舉為孝廉,任郎中,因病去官。又被何進徵召為尚書郎。後任豫章太守,甚得民心。孫策破劉繇,華歆舉豫章降,被奉為上賓。官渡之戰時,被徵為議郎。參司空軍事。入為尚書,轉侍中。又代荀彧為尚書令。曹操討孫權,以華歆為軍師。後為魏王國御史大夫。曹丕即王位,拜華歆相國,封安樂鄉侯。曹丕代漢建魏,改御史大夫為司徒。魏明帝即位,代鍾繇為太尉,晉封博平侯。太和五年(232年)1月30日去世,諡敬侯。

這個人的一生的功過是非是爭議很大的!

有人說他是非常賢明的,用他與王朗來比較,說明他的賢明。話說華歆王朗被孫策打敗,後,逃歸中原,一起坐船,有一個人想搭他們的船一起避難,華歆立刻表示為難。王朗說:“幸好船還寬敞,怎麼不行呢?”後來賊兵追上來了,王朗想要丟下搭船的人。華歆說:“最初我對帶不帶他表示猶豫,正是考慮到這個情況。既然已經接受了他的請求,怎麼能夠因為情況緊迫就把人家拋棄了呢?”於是繼續帶著那人一起逃跑。

而又有人說他人品低劣。著名的成語割席斷交。說的就是華歆與管寧的故事。傳說年輕時,管寧和華歆原本是好友。剛開始,兩人一起在園中鋤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寧依舊揮鋤,就像看到瓦石一樣。華歆卻揀起來,瞥見管寧的臉色,於是又扔了金子離開。倆人還曾坐在一張席上讀書,有人乘華車經過門前,管寧像往常一樣讀書,華歆卻丟下書,出去觀望。管寧就把席子割開,和華歆分席而坐,並對華歆說:“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所以,對於這樣一個人實在是不好評論,正負都太過極端!但是,從正史來看,華歆還是人品出眾的!也沒有演義描寫的那麼不堪!

而透過華歆也可以知道管寧與邴原的能力與名望!只是,竇輔不知道而已。

所以,竇輔再一次錯過了與兩位名士的交匯。未來,竇輔也因為此事,後悔不已!

當時,此刻的竇輔只想快點趕到霅縣,找出張舉!為管子城一城的百姓報仇!

所以,對於太史慈的介紹並未留心。而田疇自然知曉這兩人,有心提醒,卻見竇輔對此似乎不感興趣,也就沒有多說什麼了。他也知道竇輔此刻心情,畢竟時間有限,自己就算告訴竇輔這兩人的能力,也沒有時間再去拜會。還不如留待以後!

終於在竇輔的晝夜不停的趕路下,在第三日清晨趕到霅縣!在稍加打聽後,便知道了張舉的住處。在霅縣最大的住所,便是張舉的家!

竇輔當即率眾殺到張舉家中,張舉顯然沒有想到竇輔居然追到這裡來了!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被竇輔一劍砍死,隨即放火燒了他的居所,帶著他的人頭,離開了!而直到此時張舉的神情還停留在臨死那一刻,眼神中充滿著錯愕,驚慌,恐懼!

整個霅縣對竇輔等人的到來,還未來得及反應,竇輔一行人就匆匆離去了!

而離開霅縣的竇輔似乎輕鬆了許多。正率領部曲飛快趕往昭明縣!當竇輔等人到達昭明縣城後,竇輔令大家全體都稍做休息。而讓太史慈與田疇前去準備渡海船隻!可是,就在竇輔準備離去時,在渡口竇輔遇到了一個人。

此人一見竇輔後,便問道:“來人可是竇輔竇敬德?”

竇輔好奇,此人自己似乎並不認識,忙問道:“不知先生尊享大名?輔似乎並不認識先生!”

那人笑笑,說道:“將軍不必管在下是誰?這並不重要!只是有一事,卻一定要將軍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