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還是先試驗,在京郊處辦一處,先辦小學,等六年之後,再辦中學。可是這麼一來,把段斷十幾年的時間就困在一個地方,動都動不了。對武MM來說,這是大大的浪費。可是李治開了口,武Mm就只能執行,所以她剛剛說了半天,其實她是希望段斷和唐依拒絕的,畢竟他們只有倆個人,而唐依又是女子,也不能真的出來教書育人,一個人手不足就能把這事慢慢的搪塞過去。
“這事得慎重,教書育人是大事,如果說皇上想培育一些像清揚那樣會種地的,倒比較簡單,那些畢竟是他常做的,寫些白話的小冊子,只要認字,清揚再指點一下,也就完了。但若是想照搬我們那兒的教育制度,這是很難的”唐依側頭想想,搖搖頭,她跟武MM的想法是不一樣的,她倒是不怕沒功勞,而是覺得如果李治真的想做這事,她很有興趣,但是她覺得這在大唐是很難推行成功的。
第一四一章 我不如意你也別如意
第一四一章 我不如意你也別如意
在唐依和武MM討論辦學的不可能性時,段斷和李治也正討論相同的問題。男人談跟女人談可不同,人家直白多了。
“且不說我們畢業十幾二十年了,學的東西老早就還給老師了,就是現在讓我想小時候有哪些課程,我都想不起來了;再就是,課制的事,小學在我們那兒是養成學習的習慣,還有培養多方面的興趣愛好,除了認字,算術之外,還有畫畫、音樂、體育、手工等等課程,您覺得有幾個家長會同意交錢到學,讓孩子們去學怎麼玩?第三就是課本,我上面提的課程,您說,課本是您來編還是我來編?順便說一聲,我對編課本一點也不精通,您別指望我了。”段斷直接把李治的期望拍到了地底。
他聽說李淑竟然不讓自己當大學校長,而是當小學校長,他十分之氣憤,要知道在現代大學校長相當於副部級,可是小學校長真是無品無級,太不拿村長當幹部吧太過份了。毫不猶豫的告訴李治,他可沒本事當大唐的小學校長。
“所以說蘭陵公主的想法幾乎不可能實現?”李治不太高興了,雖然有時覺得段斷這麼跟自己說話很讓他覺得暢快,但這直白,還是讓他這個上位者有點不太舒服。主要是本來覺得李淑的想法很對,可是聽聽段斷的又覺得,段斷想的也不為錯了。
“不,我覺得蘭陵公主是了不起的女子,她的眼光真不是一般的好,只是我不覺得現在是好時機。如果陛下、公主能等的話,還不如先像小人一樣,先辦幾個掃盲班比較好。”段斷是誰啊,他能聽不出李治的不爽,在家看夫人的眼色訓練出來的段斷,趕忙把話再兜回來。
於是段斷又把掃盲班的觀念講給李治聽,學制不長,而且學的東西也很簡單,就三科,語文、數學、律法。
語文的課本就是《千字文》,學完就成了。當時唐依有告訴過他,一般能認識兩千箇中國字的中國人其實就已經不算是文盲了,據說還有一位作家說過,認識兩千個字就能當作家。段斷想想,如果按這麼一算,讓佃農的孩子們學會《千字文》就可以了。
數學就是算術,這個很重要,但是問題是段斷和唐依都沒學過珠心算,讓他們編數學課本就是為難他們,所以他們只能把‘九九表’寫出來教給孩子背。會加減乘除就完了。他們也沒拿出什麼阿拉伯數字來教,對他們來說,這個也不見得比中國數字更先進,最多隻是比較方便罷了。
第三門課程就比較特別了,就是律法。唐依認為無論是誰都必須學會用律法來保護自己,當然大唐律他們都不會,只能讓蘭陵公主找人編了一本簡易的律法解釋,讓敏之教給孩子們。當然他們也順便也看了看,在大唐他們也不能當法盲不是。
“所以你讓敏之在小義學裡教的就是這些?”李治靜靜的聽完,轉頭看著段斷,他以為段斷他們更和他們不一樣,會覺得這些孩子更應該受到更好教育。
“我和依依覺得,一口吃了不了個胖子。基本上,現在我莊子裡的莊戶們全都認識字了,我說的是全部。義學並不止是讓孩子們學會認字,而是讓他們知道,其實讀書一點也不神聖,那是基本的生存技能。於是孩子們在學校裡認了字,回家教給父母,他們現在也許沒有什麼感覺,但是慢慢的他們會知道,當出去了,他們認識路牌,他們能看得懂餐牌,再有人給他們看契約時,他們會知道那裡面的內容是不是在欺騙他們。走到城門口,皇家的招示都能看得明白時,對大唐,對他們來說何嘗不是幸事。”
段斷很嚴肅,他從來不覺得自己有救世主的潛質,他相信國際歌裡有一句話很對,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