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刺史大人到了,那名軍侯忙出面道:“原來是劉大人,我們已經派人去通知宇文太守和閻都尉了,他們很快就會過來,你們靠岸吧。”
有了以前的練習,漢興號很快便停靠在了碼頭邊上,岸上計程車兵接過文丑扔過來的纜繩,把它拴在碼頭上的木樁上,然後把跳板搭到了大船之上。
船上的眾人除了那些船員,其他人早已經在船上憋壞了,紛紛下了船;來到碼頭之上,老劉也囑咐周安看看船上的淡水等物品是否需要補充,需要的話就找碼頭上計程車兵要,然後自己也下了船,來到了碼頭之上。
那名軍侯看到果然是刺史劉大人,忙上前跪倒道:“刺史大人在上,小人乃是宇文太守派在碼頭上負責守衛的軍侯王成,我這裡給大人見禮了。”
老劉忙道:“王軍侯起來吧,你們這邊的碼頭是什麼時候修好的,與官道相連的道路修好了嗎?”
“回大人的話,碼頭是十多天前修好的,另外從碼頭到陽樂縣城的道路也在修建中,已經完成了一大半,估計再有個把月就能修好了。”那軍侯王成答道。
聽說道路還在修建中,估計馬車不好通行,於是老劉派文丑帶著親衛隊把船上的馬匹都牽了下來,然後吩咐王成,船上有什麼需要他要儘量滿足,同時負責為船上的船員安排晚飯,另外讓他給自己派個嚮導,帶著眾人前往陽樂縣城,也免得宇文康他們還得跑過來。
那王成答應一聲,派了個屯長給老劉他們帶路,他自己則是一直把老劉等人送出碼頭,上了官道他才回去。
好在老劉的幾位夫人都會騎馬,所以眾人便騎上馬跟著那名屯長向陽樂方向進,只是在眾人走出十多里路之後,就看到前邊遠遠的來了一大群士兵,足有上千人,領頭的正是遼西太守宇文康和都尉閻柔。
看到老劉他們都騎著馬往陽樂縣城走,宇文康等人非常奇怪,剛才碼頭的軍侯派人送信來說,碼頭之外的大海上來了一艘大船,不知道是從哪裡來的,也不知道是什麼目的,宇文康和閻柔商量了一下,便帶著一千名郡國兵趕了過來,萬一是有敵人來襲,有一千名郡國兵也足以應付一條船上的敵人了。
等兩邊人馬靠得近了,他們才現原來是太守大人到了,二人急忙下馬來到老劉面前拜見,老劉看到二人跪在那裡,連忙下馬把二人攙了起來,嘴裡還說著:“二位大人不必客套,快起來說話。”
二人起來之後,又給戲志才和幾位夫人見了禮,然後便問起老劉等人怎麼會在這裡出現?
老劉便把他們準備乘船返回薊縣的情況告訴了他們,聽說老劉造了一艘大船,他們也想去看看,但看到眾人都已經到了半路了,因此只好作罷。
看到二人那期盼的神色,老劉知道他們是想看看自己的漢興號,於是便對他們道:“宇文太守、閻都尉,
我在陽樂只呆一晚,明早便要坐船繼續趕往泉州,然後從那裡返回薊縣,等明天早晨你們可以跟我們一起去碼頭去看看咱們的漢興號,將來幽州還要造很多這樣的大船,還有水軍的戰艦,這些你們將來都可以看到。”
聽說老劉他們明早便要離開,宇文康和閻柔想到明天還能看到那艘大船,便不再說什麼,帶著眾人很快便回到了陽樂城中的太守衙門中。
宇文康馬上安排人去為老劉等人準備晚飯,同時也在刺史府中把他們晚上的住處準備好,然後他和閻柔二人分別把近來遼西郡在政務和軍事上的進展和向老劉做了彙報。
聽到現在遼西的漢人和烏桓人都能和平相處,而且在郡國兵和屯田軍的招收上,也適當吸收了一些烏桓人參與其中,老劉連誇他們二人做的很好,聽說為了海港的命名問題他們還專門向幽州刺史府呈報了公文,老劉忙道:“港口命名的事情是我上次疏忽了,既然港口的位置就在碣石山附近,我看就叫碣石港吧,這樣還把當地的特色概括進去了,你們覺得如何?”
老劉話了,而且這個名字也不錯,於是這個港口的名稱便正式定了下來,老劉又叮囑了他們一些今後需要注意的問題,然後眾人才去飯堂吃晚飯。
由於響應了幽州刺史府起的多吃海產品的號召,今天的晚飯之中也有很多的魚蝦等海鮮,只是做法很普通,比起昨天中午大家在船上吃的老劉親手做的全魚宴可就差得遠了。
看到大家似乎是食慾不振,宇文康便問起了緣由,紅昌嘴快,便把昨天老劉用魚為大家做了幾道菜的事情告訴了他,尤其是說起那道生魚片更是滿臉的嚮往。
聽說海魚還能生吃,宇文康和閻柔來了興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