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孫立人奉宋子文之命,重建稅警總團,出任中將總團長。
十年時間,他從一名上尉升至中將。這個速度,沒人趕得上!就連出類拔萃、1920年投身國民革命、1924年入黃埔軍校第一期、1925年為孫中山守過靈的杜聿明也沒超過他。杜聿明現在不也是個中將?
說到孫立人這個中將軍銜,許多人不服氣:他打過幾仗?放過幾槍?
說到稅警總團,也有許多風涼話:那是繡花枕頭,中看不中用!
只有知道內情的人明白,宋子文花錢也不是圖熱鬧,買好看,他對手下這支部隊抓得很緊。孫立人也不是吃乾飯的,他對練兵很有一套辦法。不然,組建中國遠征軍時,英美軍事代表團把西南地區國軍考察完後,怎麼會偏偏看上本來不是野戰軍序列的稅警總團?
進駐曼德勒,新38師官兵放下揹包,安下營盤,便操起鐵鍬掃帚,掃街道,填彈坑,清運瓦礫,掩埋死屍,還滿街打消毒藥水。好像他們到緬甸來不是為打仗,而是搞建設。
蓋有曼德勒衛戍司令官孫立人中將大紅印鑑的安民告示,用中英緬三國文字寫成,在全城廣為張貼。孫立人剛到緬甸,一槍未放,就被封為當地最高軍政長官。古往今來,沒有任何一位中國將領享受到如此殊榮。
孫立人治理城市的措施開始見效。躲到山裡的百姓逐漸回到城內,店鋪開門,工廠開工,水廠、電廠恢復供水、供電,斷壁頹牆之下又升起了縷縷炊煙。
曼德勒城在戰亂中恢復了生氣。
住進英軍大兵營的新38師官兵們,睡著英國人留下的彈簧床,用上電扇、冰箱,喝著清涼止渴的啤酒,美滋滋的。
而此時,第5軍、第6軍的弟兄們正在前線拋頭顱、灑熱血,與日軍拼命呢!
4月16日,孫立人奉召到梅苗參加軍事會議。
梅苗在曼德勒以東25公里處,是緬甸避暑勝地。這裡地盤不大,但環境優美,精巧別緻的西式建築,點綴在青松翠竹之間。往年每到夏季,在仰光的緬甸政府機關全都搬到梅苗辦公。現時,梅苗成了緬甸盟軍指揮中樞。駐緬英軍總部、中國遠征軍長官部、重慶軍委會滇緬參謀團,以及史迪威的指揮部都設在這裡。中、英、美和緬甸的國旗在這塊清涼世界同時飄揚。
曼德勒——空城、廢城、死城(3)
軍事會議在英軍總部舉行。英軍在緬甸總共兩個師,而設在弗拉格斯塔大廈的英軍總部卻官蓋雲集,將星璀璨,共有18名准將,5名少將,1名中將,1名上將。將多兵少,頭重腳輕。
新任駐緬英軍總司令亞歷山大上將主持今天的會議。亞歷山大是一位伯爵的後代,畢業於皇家國防學院。1911年起在愛爾蘭禁衛軍服役,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是一名中尉。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他指揮過在法國作戰的英國遠征軍一個機械化軍。1940年5月,敦刻爾克大撤退中,他為自己贏得了好名聲。據說,當20多萬英軍在德軍飛機追逐下,倉皇向海上撤退,這位指揮官卻臨危不亂,“穿著擦得鋥亮的皮鞋和筆挺的馬褲,正在用早餐,並對法國果醬讚不絕口”。在今天的會議上,亞歷山大的皮鞋還是那麼亮,馬褲還是那麼挺,棕色的捲髮梳理得十分講究,一撇禁衛軍式小鬍子神氣地翹著,一副統攝全域性,指揮若定的神情。
坐在亞歷山大旁邊,史迪威中將顯得既蒼老幹癟,又邋邋遢遢。半個多月前,他在臘戍剛剛度過59歲生日。他歲數比亞歷山大整整大10歲,而肩上比人家少一顆星星。按照英美聯合參謀委員會的計劃,他和亞歷山大本來準備率領各自本國的部隊,在北非聯合作戰,執行代號“體育家”的戰役計劃,現在兩人卻陰差陽錯地在緬甸會面。史迪威臉上像一塊老薑,滿是皺褶,沒有一點光澤。鼻樑也很高,但是太陡峭了,遠不像亞歷山大那麼豐滿而圓潤。一副很大的無框眼鏡,幾乎遮住了半個臉,與乾瘦的臉形很不協調:唯有頭上那頂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流行的戰鬥帽,與他的精神氣質很合拍。一個不走運,又脾氣古怪的老頭兒!
貌不驚人的杜聿明,不露聲色地坐在屬於他的位子上。緬甸戰場,他的地位在亞歷山大和史迪威之下。蔣總司令曾明白交代,他歸史迪威指揮,史迪威歸亞歷山大統制。但他卻是實權人物。亞歷山大手中只有不大中用的英軍2個師,史迪威是光桿司令,而杜聿明實際操縱著中國遠征軍3個軍。所以,在亞歷山大和史迪威面前,杜聿明總是不拘言笑,矜持而傲岸。兩位上司時時感到他犀利而冷峻的目光中,閃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