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0部分

立!”

拜下去的虎衛頓時想起,自己可不再是眼前這些人一樣的普通百姓,而是虎衛。他們有些狼狽地站了起來。看著俞國振的目光裡帶著迷糊。或者心中還在奇怪,為何自己就身不由己隨大眾拜了下去?

卻不知人是群居性動物,而且極易受旁人感染。虎衛的自制力算是比較強的,卻終究也是普通人。

“南海侯,此為民心。不可違也,還請南海侯順應民意,臣等不甚惶恐之至!”

孫之獬聲音輕顫,顯得極為至誠,俞國振向旁邊示意了一下,有虎衛幾乎將他強行摻扶而起。

“孫先生言過了。”俞國振道:“今日之事,到此為止。”

“侯爺如今坐擁十萬雄師,立基南海,兵精糧足。正成大事之時,此乃天授之機,侯爺不取。必遭其糾!”孫之獬急切地道:“侯爺……”

若說最初時俞國振對此人沒有好感。那就太虛偽了,但他如此急切地想要俞國振登基稱帝。讓俞國振心中總覺得有些不妥。他並不怕登基稱帝會遭至南明小朝廷的攻擊和反對,但是,現在稱帝,總讓他覺得自己做的還是極端不夠。

他做了什麼?救民於水火現在還只是限於全國人口的七分之一甚至不足,而且其中絕大多數還未脫離水深火熱的境地。斬滅阻礙華夏崛起的敵人尚只是除了幾隻小蝦米,真正的阻礙還在於內部。世界的歷史還未恢復到這一千八百年來最正常的道路上來,歐洲的那些一神邪教文化薰陶下的人仍然未受華夏文明的教化。

幾樣大功,一件未成啊。

想到這,俞國振擺手道:“此話再也休提,孫先生是本地人?”

“學生是淄川人,這些時日見著侯爺為民不辭辛勞,心中甚為感佩,與父老鄉親商議,故有此議。”孫之獬沒有再堅持,他恭聲道:“昔日大禹治水而有天下,今日南海伯亦治黃河,功績之大,堪比大禹!”

俞國振又問了他一些當地風土人情,討論了一番治政之策,發覺這人肚子裡確實有些貨,心中不由覺得有些奇怪。待想到最初時他以李白見韓朝宗之語打動自己,便知道其人本意:他大約是想來求官的。

此人馬屁拍得不錯,肚子裡面也確實有貨,但俞國振有一個他自己制定的制度不會改變,那就是所有舊文人,若不在新襄治下的地方上調研半年以上,並且寫出調研的心得,經考核合格,便不得用為主官。因此雖然孫之獬其後透出願意效力之意,俞國振都是微笑,反問他願不願意去南海見見。

此時俞國振並不知道,這位孫之獬在原本的歷史上大大有名,建虜入關首倡剔發易服者,便為此人也。若給華夏史上漢奸排名,此人便不進前二十,也可以進前三十了。

孫之獬卻極是失望,他是閹黨出身,魏忠臣時頗為得意,甚到還當過順天府鄉試主官。可閹黨倒臺之後,他便落魄,罷職永不敘用,這是他一生永遠之痛。此次俞國振入山‘東,他初時持觀望,但此刻見瘟疫已定,大勢已成,便想著出來投機,能否在俞國振手下獲得一個重要職務。

但俞國振雖然和氣,卻對他的暗示毫不在意,孫之獬一邊在心中暗罵俞國振粗鄙無識,連他的暗示都看不出來,另一邊又頗為憂心,若是這首倡擁立之功都不能換來一官半職,那究竟要何等方法才能重俞國振重視?

事實上,此時計程車大夫,無論是閹黨濁流還是東林清流,最擔心的仍然不是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自從亡社稷並非亡天下的思想出現之後,他們對於換一個王朝已經不是那麼恐懼,他們最擔心的,仍然是自己能不能得到重用,自己的前途是不是有足夠的保障。

要求這些人有更遠一點的目光和更大的國家民族意識,未免太艱難了些,俞國振這些年在《風暴集》和《民生雜紀》等報刊雜誌中拼命鼓吹,但也只是影響了少數年輕的讀書人。更多的儒生,還是自覺不自覺地將自己從整個國家民族的命運中割裂開來,在他們看來,史家不幸詩家幸,國家不幸個人幸,只要他們的權利得到保障,甚至能有更大的提升空間,那麼他們也樂於甚至積極同一切外來者合作。

哪怕外來者要在文化上閹割他們的民族、從精神上打斷他們的脊樑。

孫之獬情知性急吃不了熱豆腐,而且他今天當眾撥出要俞國振登基稱帝,以後擁立首功是跑不掉的,因此雖然失望,卻未絕望,聞說俞國振要回一趟青島口,便笑著道:“學生早年也遊歷即墨,那時青島口只是一無名之處,倒是旁邊的浮山衛更有名些,但自崇禎九年以來,小人就只聽說青島口,而不曾聽人提浮山衛,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