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總是說“我來晚了”一般,除了顯得自己假惺惺的,沒有任何意義。
不過崇禎也有些習慣了這種尷尬,他登基之後,除了頭一年弄倒了魏忠賢讓他意氣風發之外,似乎就沒有怎麼舒心過。
望著跪在面前的楊嗣昌,崇禎長長嘆了口氣。
“當真不可用南海伯?”他又問道,這已經是第三次問楊嗣昌此事了。
楊嗣昌應聲道:“陛下不必擔憂,熊文燦乃能臣,陛下慧識英,既是用了熊文燦,用人不疑,便由他施為。”
楊嗣昌說話很肯定,特別是“慧識英”四個字,他特意加重了誤氣。
崇禎還是有些猶豫,不過楊嗣昌的話還是讓他挺高興的。滿朝都是些搶功推責之輩,而楊嗣昌這話說得勇於承擔責任,至少比上一任的兵部尚書張鳳翼要強得多了。
更何況此人還是一個孝子。
崇禎對於孝子有一種近乎變態的新近感,常說的話就是“欲訪忠臣必於孝子之門”,楊嗣昌願代父受過,在崇禎看來就是大孝子,既是大孝子,必然會是大忠臣。崇禎這個人,當瞧一個人順眼時,這個人身上的缺點都閃著金光。相反,若是瞧一個人不順眼,這個人身上的優點也和不存在一樣。
正是因此,他瞧著俞國振順眼,所以朝中不是沒有人彈劾俞國振的,但這些奏章都被他留中。而那些彈劾者則為他找了藉口訓斥。
當然,他所不知道的是,他身邊的人多少都收了俞國振的好處,所以才會總有意無意給俞國振說好話。就連小坤興公主,收了方子儀送來的顯微鏡,也是歡喜得不得了,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