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英雄?難道他們僅是一種純樸的想像?他們是人還是神?如果是人,會不會就是他們造就了這些神話,讓它們成為知識的載體,穿越時空,傳諸後世?
這些念頭似乎有些異想天開。但是,我們將在第五部中看到,在某些神話中反覆出現了科學的、準確的難以置信的天文資料資料,而這些神話與大洪水的傳說同樣古老,同樣廣為流傳。
他們的科學知識是從哪裡來的?
第五部 神話之謎 (之二) 天文密碼
天空的機制
現代讀者並不指望論述天體機制的文章能像看搖籃曲那麼淺顯,但是他們對自己理解神話式的“形象化的描繪”的能力卻是堅信不疑的。因為他們只把長達一頁紙的近似值公式之類的東西才當“科學”看。
他們沒想到早就有人用日常用語來表述同樣的科學知識了。他們從來不設想這種可能性,儘管古代文化已經有許多一目瞭然的成就,如金字塔和冶金術等。這些傑作無可辯駁地表明,舞臺後面有著認真而智慧的人在工作。這些人必定精通科技語言……(1)
這段話出自已故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史教授喬吉奧·桑提拉納。在下面的幾章中,我們將學習他對古代神話所做的革命性的研究。他的觀點,用一句話歸納起來就是:很久之前,一些又認真又有智慧的人發明了一個辦法,用神話常用的語彙來表現先進的天文學術語。
桑提拉納說的對嗎?如果說對了,誰又是這些既認真又聰明的人?這些天文學家,科學家,這些在史前舞臺的幕後辛勤工作的人是誰呢?
讓我們從一些最基本的常識開始。
狂野的天空之舞
地球每二十四小時圍繞自己的軸旋轉一圈,地球的赤道為英里。因此,即使一個人一動不動地站在赤道上,他實際上還是在運動,在隨著地球以每小時1000英里以上的速度旋轉。(2)從外太空俯瞰北極,地球自轉的方向是反時針的。
在以自己的軸為中心做旋轉的同時,地球還在圍繞太陽轉(同樣是反時針方向)。地球圍繞太陽旋轉的軌道略呈橢圓形,而不是正圓形。地球在這條軌道上的執行速度可是大得要命,每小時66600英里——一般人開車六年行程的總和。也就是說,我們正以每秒英里的速度在太空中飛旋,比任何子彈都快多了。在你看完這段文字的功夫,我們已經在地球環繞太陽的軌道上跑了550多英里了。(3)
地球轉完這一圈要一年的時間,而我們只能根據四季的更替才能感覺到我們自己也參與到這場飛速的太空軌道賽跑中去了。也正是四季的更替使我們看到,一個奇異的、公正的機制正在運轉,將春、夏、秋、冬公平地分配給世界各地,從南半球到北半球,年復一年,從無差錯。
地軸以°的角度(與垂直線)傾斜於它圍繞太陽執行的軌道面。這種傾斜是四季形成的原因。每年,當它“指向”北極時,整個北半球就偏離太陽六個月(這時南半球就是夏天);而它指向南極時,就輪到南半球偏離太陽六個月(這時候北半球就該是夏天了)。這一年一度的、在不同時間、陽光照射到地球表面上任何一個特定的點的角度和時間長短的變化,就造成了季節的更替。
地球的這種傾斜用天文學術語來說就是“斜交”,而它的軌道面延伸出去,在天球中形成一個巨大的圓,這個圓叫做“黃道”。天文學家說的“天赤道”,是將地球的赤道延伸到天球形成的一個圓。現在,天赤道與黃道的夾角為°左右,因為地球的自轉軸與垂直線有約°的角。這個用術語說叫做“黃赤交角”的角度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在第十一章已經看到安第斯山的蒂亞瓦納科城的建造日期是怎樣確定的。黃赤交角是不斷地改變的,雖然很慢。這種改變的幅度不超過3°。從°開始,到°。完成一個週期的時間約為41000年。(4)
我們這個脆弱的地球就這樣,在沿著軌道圍繞太陽執行時,自己還在不斷地旋轉著、搖擺著。繞太陽跑一圈要一年,自轉一圈是一天,搖擺一個週期要41000年。我們跳躍著、滑行著,在永恆的時空中飛旋,彷彿在表演一場瘋狂的太空熱舞。我們心裡激盪著矛盾的衝動,我們渴望投入太陽的懷抱,卻又想掙脫它的約束,飛往黑暗的外層空間。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奇妙的影響力
現在已經知道,太陽的引力範圍在太空中達15萬億英里,幾乎是到達最近的恆星的一半的距離。而地球就是被它掌控在內圈的俘虜。(5)它對我們這個星球的引力之大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