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活普遍是這樣,張希永並沒有太多的不平衡。

結婚的第三天,夫妻二人去照相館拍了一張5寸的彩色結婚照。在張希永夫婦的想象中,日後的生活就該是這樣風平浪靜地繼續下去了。

但是,生活並不像張希永夫婦想象的那樣風平浪靜。他們結婚後,單位的效益愈發不好,經常發不出工資,夫妻倆只好跟父母一起過日子。張希永的姐姐看到弟弟一家日子過得實在艱難,就隔三岔五地回來送上一捆菜、幾斤肉。

1984年的春節給張希永留下了終身難忘的記憶,這一年春節工廠開不出工資,第一年結婚,囊中空空的張希永夫婦只得靠著父母度過年關。張希永對妻子說,等過完年工廠開出工資後,要好好地請父母和姐姐他們吃一頓。

但是張希永始終沒等到這一天,工廠情況始終不見好轉。這一年,張希永的女兒出生了。張希永在感受到初為人父的喜悅之時,也感到家裡的負擔更加沉重了。

對於工廠的問題,此時賦閒在家的石永階是最清楚的。石永階說,工廠搞不好主要是缺乏技術力量,要不來大學生,自己培養的張希永夫婦還沒有畢業。工廠沒有技術員,也沒有技術工人,甚至沒有一個好的質檢員和業務員。做防爆器材,石永階的小舅子是防爆工程師,可以幫忙。但是,工廠搞汽車配件就不行,搞水泵也不行,在石永階看來,一沒人二沒技術,上汽車配件和水泵只能是死路一條。

1985年:鐵飯碗不保(3)

失去了廠長職務的石永階發現,在此時的防爆器械廠大院裡,幾十個女工在砸鐵絲,廠裡的幾臺車床已經很長時間沒有開動。石永階感覺到,廠子要黃了。幾十年後,他還認為,如果讓他繼續搞防爆器材,工廠是不會倒閉的。

1984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關鍵年份,這一年,中國農村改革大見成效。在國慶35週年的群眾###中,由5輛拖拉機組成的彩車方陣馱著“聯產承包好”的巨幅標語緩緩地駛過天安門廣場,成為這一年的經典畫面。

國慶剛過,城市改革的大幕就拉開了。

這一年的10月20日,中國共產黨十二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透過了《###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這次為期一天的會議是改革開放以來時間最短的一次中央全會,但是就在這一天之內,中國突破了社會主義與商品經濟的對立,邁出了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一步。

全會對城市改革的重點作了具體的規劃:

增強企業的活力,特別是增強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業的活力,是以城市為重點的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

雖然在改革開放初期,人們就在探索城市和國營企業的改革之路,但是直到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後,國企改革才全面開始。

瀋陽作為國營企業雲集的老工業城市,成為新一輪改革的試點城市之一。

這一年6月,剛剛從瀋陽市汽車配件公司調到瀋陽市經濟計劃委員會集體經濟辦公室從事政策研究工作的韓耀先,收到了一份市領導的批示,要求韓耀先他們到企業進行調查研究,研究那些經營不好、管理混亂、產品沒有市場、技術落後、嚴重資不抵債的集體企業如何退出市場的問題。批示說:“此項改革在集體企業中先做起,你們拿出意見,這些經營不好、不能生存的企業,到底怎樣處理,能否進行破產倒閉?最好拿出一個破產倒閉的規定。”

有資料顯示,據不完全統計,1984年上半年,瀋陽市有43家集體企業虧損嚴重,資不抵債。但在“大鍋飯”、“鐵飯碗”的思想下,這些企業沒有透過競爭求發展的渴望。工人們和廠長都是混日子。

市裡面的批示,落到了有企業工作經驗的韓耀先身上。

韓耀先後來回憶說,在1986年以前的計劃經濟時期,很多街道企業被上劃成市管企業,生產和銷售都要由上面做計劃,企業失去了靈活性,越來越不景氣,政府則要為這些企業日漸龐大的虧損埋單。1984年,瀋陽市成為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綜合試點城市,政府就開始考慮從集體企業入手推動企業改革。

改革的思路主要是減政放權,還權給企業,集體企業要自負盈虧、自主經營、###管理。

循著這個思路,韓耀先來到經營困難的企業調研。

韓耀先發現,當時大約有1%~2%的企業經營確實很差,虧損嚴重。此時,在韓耀先的腦子裡,解決問題的辦法是:政府用行政手段把這些經營不善、虧損嚴重的企業直接關掉,人員由勞動部門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