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爆發,中國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真刀實槍血戰了三年;同年6月,美國第七艦隊駛入臺灣海峽;11月,美國將原子彈運到了停泊在朝鮮半島附近的航空母艦上,並進行了核模擬襲擊;11月30日,杜魯門在記者招待會上,聲稱將採取包括原子彈在內的一切必要措施來應付目前的軍事局勢。1953年春季,美國把裝有原子彈的導彈運到了沖繩島;1954年9月12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建議美國直接向中國大陸投擲原子彈;1954年秋季和1955年初,海峽危機再度升級,美國擬定出了向中國全面進攻的計劃,雙方劍拔弩張,一觸即發。
短時期內接踵而至的這一連串危機,使得中國被迫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令美國始料未及的是,如此咄咄逼人的結果,恰恰把中國逼上梁山,逼出了中國自成一體的核力量。本來,中國在1953年即初步提出了第一個五年計劃,以致力於國家經濟建設,最後卻不得不推遲了兩年,箇中原因,除了國內的一些問題之外,主要是由於朝鮮戰爭、印度###衝突和臺灣海峽危機所形成的鉗形包圍,給中國的生存與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困難與威脅。由於美國不斷威脅要使用核武器,而蘇聯又不願明確保證給中國提供核保護,中國便只能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顧不得政權初建困難重重的嚴峻現實,被迫實施自己的核武器計劃。做出這樣的決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