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吳崢有意識地看了一眼依然垂首不語的柳如煙。
“哼,本王做什麼怎麼做還輪不到你來說三道四。”
即便再善於狡辯,從喬俊剛才的一番話中,在場的人誰聽不出來,明明是宋王顧是利用了喬俊內心對於吳崢與雲嵐的不服氣,故而誘導他做下了不該做的事情。所以,宋王顧是也不再隱瞞,這句話等於承認了就是他鼓惑了喬俊。
“我本無意要對宋王殿下的所作所為說三道四,只是柔兒喪於你手的這筆賬總要算的。”
“想算賬隨時可以,本王必定奉陪到底。”
聽宋王顧是說的如此有底氣,按照長久以來對顧是的瞭解,吳崢不能不懷疑,前來巴中郎府的宋王手下,絕不會只是眼前這幾個人。
“宋王殿下,逍遙王,能否給老朽一個薄面暫且擱置兩位之間的爭議?”
面對兩人劍拔弩張的語氣,郎家家住郎雲山當然不會坐視不理,關鍵是兩人若是在郎府動起手來,他哪一方都得罪不起,於是急忙起身打圓場。
歐陽玉衡也勸說道:“兩位還是先消消氣,我們今日前來還有正事要辦。”
聽到這裡,宋王顧是臉上的怒容明顯消退了下去。吳崢也就馬上明白宋王顧是這次前來巴中,定然也是奔著刻在金箔上《黃庭經》的由來而來。
對於上下兩半部刻在金箔上《黃庭經》的傳言,江湖中人幾乎都知道。至於有多少知道一半歸了歐陽琴心,一半歸了自己,而最後又都進入了自己體內的人,吳崢就不得而知了。
只是從宋王顧是一反常態直接現身而出的表現來看,不能不讓吳崢暗自猜測:難道這刻在金箔上的《黃庭經》的由來還有什麼隱秘不成?
想到這裡,吳崢自然而然轉頭看了一眼,請父親蕭英傳訊讓自己儘量來一趟的歐陽琴心。見對方對自己微微頷首,便暫時把向宋王替顧柔討要公道的念頭抑制住,靜聽接下來郎雲山有何話要說。
五百五十三 緩兵之計
“殿下,逍遙王,歐陽大俠,既然都是為了刻在金箔上《黃庭經》的出處而來,何不等此間事了之後,再解決彼此之間的恩怨呢?”
排除了郎府參與米倉山陷阱的嫌疑,不必再頭疼吳崢尋仇。而宋王顧是又是過氣的皇子不說,前來巴中更是有求於郎家,故此郎家家住郎雲山的底氣頓時就足了起來。
聽到郎雲山開門見山的一句話,客廳內立馬沉靜下來。
只是吳崢卻在心頭冒出一個新的疑問,宋王顧是又是如何知道歐陽琴心身上那份刻在金箔上的半部《黃庭經》是來自郎家,而且,無巧不巧的恰在此時趕來巴中?
除了玉面風流花弩郎郎清江告密外,吳崢想不出第二個原因。所以說,即便郎府沒有參與米倉山的陷阱,可是郎清江是絕對脫不了嫌疑的。
“郎家主請繼續,本王洗耳恭聽。”
“殿下,逍遙王,兩位應該都已得知了歐陽小姐身上半部刻在金箔上的《黃庭經》是出自我們郎家的事實。此事說來話長,現在我們就不在這上面多浪費時間了。至於三位都十分關心的郎家是如何得到的那半部《黃庭經》的經過,卻不得不從一百三十多年前的那場天下大亂講起。還請三位稍安勿躁,聽老朽慢慢道來。”
說到這裡,郎雲山端起茶杯輕輕呷了一口茶水,這才慢條斯理地講了起來。
“當年家祖智育公年僅十四歲,為避戰亂獨自離家出走。路遇宵小被傷掉一條左臂後,不期然間為崆峒山的慈新道長所救,於是便慈新道長為師出家與崆峒山。……。”
崆峒山?當吳崢聽到這三個字之後,不由立刻想起了初次去金陵赴鐵凝的八月十五月圓之約時,被騙到金陵城外玲瓏塔時,圍攻自己三人中的悟月道長。而自己得到的那半部刻在金箔上的《黃庭經》經文,正是來自悟月道長的拂塵柄中。
“……。俗話說傾巢之下沒有完卵,雖說道觀乃方外清淨之地,可是趕上那樣的大亂,又如何能夠自保呢?就在家祖智育公上山後不久,崆峒山道觀就被一群亂兵放了一把大火而燒為灰燼。可謂樹倒猢猻散,崆峒山的眾道士紛紛出逃他地,家祖智育公也追隨師傅慈新道長離開崆峒山,於兵荒馬亂中四處雲遊,希望能找到一處能容納他們師徒的落腳之地。……。”
儘管郎雲山講的故事十分冗長,不過大家還是能夠耐住性子認真往下聽。只是喬俊少年心性,好奇心要重得多,早已忘記了剛才敗於歐陽琴心之手的尷尬,時不時出言催促道:“郎家主,快講後來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