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山乾脆交給急先鋒席仲平與顧鸞,並讓顧柔送去一條“可大量招兵買馬”的將令。
如今有幷州、幽州、順天三府在手,足有十五萬馬步軍兵,北靠剛剛開拓出來的,匈奴二百里縱深的戈壁灘,東西更是連線並、幽、順三府,可以說退足可以自保,進則可以與臨山遙相呼應,再也不怕引起大周偽朝廷的忌憚,而按兵不動了。
這些調動與佈置,都是滿如海與寧雲衝、關向英等人協商辦理的,與吳崢毫無關係。不僅如此,自從戰勝沙坨可汗之後,安撫完城內百姓,以及三府軍兵,吳崢就一頭鑽進房間閉門不出。
轉眼就過去了十天,眼看已經是八月初,距離與皇上顧舒約定的初十臨安城鼓樓前一晤的期限也沒幾天了,吳崢的房門依然緊閉著。就連太行派代掌門翟素麗回來,都沒敢去敲門。
吳崢在幹什麼?除了他自己之外,沒人知道。
此時的吳崢正站在房間內,身體一動不動。雙眼似睜非睜,雙手自然下垂與分開如肩寬的腿側。腦海裡卻完全不像身體這般靜止不動,早已是翻江倒海般的熱烈。
洪水奔湧而下;
山川看似不動,可同樣蜿蜒前伸;
風,無形無質,卻能摧枯拉朽橫掃千里;
光,一瀉千里,驅走黑暗迎來光明;
樹木離地上長,葉落卻要歸根;
……
這一切自然現象無不有“勢”,“勢”即是外在,也是內涵。
可是,“勢”又是由何而來?
水往低處流,故此才會奔湧不息;
山川的走勢同樣是由高而低;
樹木之所以會葉落歸根,還是因高就低;
可以說造成這些自然現象的“勢”都是來自高與低的差別。
可是風呢?風的“勢”又是由何而來?
為什麼風可以上達九霄,下接地表,而不侷限於地勢之高低呢?
還有光,雖然看得見卻摸不著,與風一樣也不受高低之勢的影響。
……
吳崢之所以會再次想到最初接觸《凌霄九式》時產生的疑問,完全是得到了此次行軍打仗的啟迪。
萬馬齊喑,蹄聲震耳,那一發而不可逆轉的磅礴氣勢,徹底勾起了吳崢很久沒有再思考過的問題——勢。
現在越想越覺得自己最初的理解過於簡單了,只是看到了事物的表象,而沒有看到事物的本質。也就是說,只看到了萬物有“勢”,卻沒有看到“勢”之由來。
由此,吳崢又聯想到來自微子啟墓穴甲骨上的原始劍式。
“那難道真的只是一招,或者半招劍式嗎?”
雖然,不論是師傅劍痴劉青的理解,還是甲骨上刻畫的紋路,都像極了一個人在舞劍留下的痕跡,可是現在回想起來,吳崢第一次對此產生了懷疑。
本來那七塊甲骨上只是刻畫了一些紛繁的紋路,並沒有看到劍。會不會是因為師傅一生痴心於劍,所以才想當然的以為是一招劍式?從而把自己的思路也侷限在了劍招上?
“若不是劍招,不是劍式,那又是什麼?!”
閉目沉思良久還是不得要領。
終於,吳崢的身體先是大幅度前傾,繼而緩緩動了起來。
四百七十一 難以置信的發現
這次既沒有拔劍,也沒有抬手,而是用整個身體來模仿微子啟墓穴中七塊甲骨上的紋路走向。
開始很慢,因那些縱橫的紋路早就刻在吳崢的記憶深處了,所以漸漸便加快起來。以至於最後乾脆閉上眼睛,藉助腳下凌雲步法的配合,在室內高速行走起來。
讓吳崢驚訝的是,即便閉著眼睛,竟然也絲毫碰撞不到室內的任何物件。每當即將接近比如桌椅,比如床沿時,腦海中馬上就會發出警示,而且,身邊物件的輪廓也會及時出現在腦海中。
更加難以置信的是,隨著速度的進一步增加,一套雖看似繁複,其實卻只是刻滿了七塊甲骨的紋路,吳崢竟然怎麼都走不到頭。似乎自己闖入了一座巨大的迷宮,無論怎樣走也找不到出口,找不到盡頭一樣。同時,可以明顯感覺到所行進的路線沒有絲毫重複的地方。
“整個房間總共才多大點地方,再除去桌椅床鋪等,也不過半丈見方的空間,可謂尺寸之地,何以會如此呢?!”
腦海中一分心,吳崢再也沒法保持高速運動的趨勢,陡然停了下來,隨即睜開了眼睛。
“難道剛才的一切都是幻覺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