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部分

不過有兩點,吳家族人還是有些疑惑的。一是吳淦在外的十八年究竟做了些什麼。不同於吳家其他習武子弟的外出歷練,吳淦在吳家堡從未學過武,從小就被家人送入私塾讀書的他,幾次下場參加縣試都沒有考中秀才。所以族人大都以為吳淦是外出遊學去了。不過回來後,吳淦卻對在外十八年的事情諱莫如深,從不對人提及。就是老婆孩子,也毫不知情。

另外則是,回來後的吳淦,論才學已經大有長進,絕非當初離家遠遊時可比,可是卻從未聽他說過要再次下場參加縣試考取秀才的話,就更不要提參加鄉試考取舉人了。

偶爾,同輩的族長吳友仁也試探過吳淦:

“先生何不下場試試,論才學,先生必能高中。”

“族長高抬我了。先不說才學不才學,吳淦已經四五十歲的人了,即便中了又能怎樣?所以,早就沒有那個想法了。”

自然,這次吳淦提出來年後外出遠遊時,吳友仁也勸過他。

“先生也有五十五了吧,何必還要外出經風沐雨,遭那份罪?”

“族長,自從回來,這一待就是十四年。人生能有幾個十四年?所以心裡想著,趁現在腿腳還好,再不出去走走,以後哪裡還有機會?”

吳淦說的倒也是實話。

“家裡大嫂和孩子呢,先生放心?”

“有什麼不放心的?孩子還算孝順懂事,孫子也老大不小,只要耽誤不了趕回來參加大孫子的婚禮,今生無憾矣。”

既然吳淦去意已決,吳友仁也不好再勸,所以當務之急是趕緊尋找一位可以替代吳淦的教書先生。

雖然八月十五夜裡,祖宗祠堂被柳超峰帶人一把大火給燒了,不過以吳家的財力,沒用兩個月,就又在原址按照原樣建了起來。

到年三十這天,照例族中有頭有臉的人物要聚集在祠堂中,祭拜先祖,並陪伴在先人牌位前守歲。

所以,吳繼宗、吳繼學、吳友仁、吳立偉、吳春、吳立山又湊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