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多背一點出來聽聽?”
吳崢想了想說:
“先生,其他都是些再普通不過的文字,只是因為這一段給弟子留下的印象特別深,所以才記住了。”
“哦——。”
意味深長地,甄慶義輕輕哦了一聲。看著吳崢絲毫未變的表情,緩緩解釋道:
“那段文字,如若我沒有猜錯的話,應該是出自類似武功功法中的句子。”
儘管吳崢極力保持著面部表情不變,不過內心卻是驚訝萬分,同時也緊張萬分。心想,以後關於《凌霄九式》中的任何句子,絕不能再向任何人請教了。即便自己一時弄不明白,如今已經開始讀書,早晚有一天會想清楚的。
“先生,那是我在給以前的東家放牛時,偶爾看到的一本書,應該不是什麼武功秘籍。”
“不說這個了,我之所以要多聽兩句,是因為你背誦的那段文字沒頭沒尾,字裡行間只是對‘勢’之一字的引申和發揮。若是簡單從字面的意思看,是可以這樣理解。”
頓了頓,或許是又一次整理了一下思路,甄慶義才接著說:
“提綱挈領,第一句是點明主題——勢者趨勢也。繼而由草木,由水火,由山勢,由天地,由陰陽,由無處不在的光,來舉例說明萬事萬物都存在‘勢’。簡而言之,完全可以這樣理解,那就是萬事萬物皆有‘勢’,‘勢’即是萬事萬物的發展方向,或者說是萬事萬物所含有的,符合自然之道的演變方向。而這裡的方向可不是簡單的方位關係,而是指一種內在力量,或者說是內在所蘊含的‘道’的自然動向。也就是說,勢,應該是一種能量,一種可以改變萬事萬物現有狀態,無處不在的能量。”
知道吳崢一時很難明白自己這番話的含義,所以便對吳崢說:
“先回去好好想想,如果還不能理解,再來問我。”
“是,謝謝先生。”
吳崢並不像甄慶義想象的那樣,一點都不明白他的這番話,而是被甄慶義一席話觸動了內心深處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也許說是情緒並不恰當,似乎說是感悟更貼切一點。
一連幾天,下午放牛的時候,吳崢都在想《凌霄九式》中那段原話,以及甄慶義的解釋。
勢者趨勢也,是萬事萬物內含的一種可以改變其現有狀態,無處不在的能量。
終於,吳崢把《凌霄九式》中的原話,和甄慶義的解釋歸納為了一句話,一句他可以理解的話。
“那是不是說《凌霄九式》這部武功秘笈的精華所在,就是要借用萬事萬物所內含的這種可以改變其現有狀態的能量呢?”
尤其是當吳崢再次回憶著《凌霄九式》裡面這段文字時:
“草木者,柔弱之物。借其勢則可腳連大地,隨風起伏之間,即便身折,亦不失其根;水流可以潺潺,亦可洶湧澎湃,借其勢則遇弱者弱,遇強者強;火燥而升騰,借其勢扶搖直上而摧枯拉朽;風行或徐徐,或蕩蕩,借其勢掃盡浮華,觀事物之本來,堅者繞行而不失其方,柔者摧伏而不去其根。……。”
整整一大段文字,涉及草木、水火、天地、陰陽,幾乎涵蓋了世間萬物,無外乎就是要講清楚一個字——勢。
有時候,靜坐中的吳崢,明明感覺到自己似乎正化身為身邊的草木,或者土石,隱約中似乎觸控到了身邊事物內含“勢”的邊緣。只是,總有一層隔膜,讓吳崢如同鏡裡看花,水中望月般,心癢難撓。
自從入學的第一天開始,後坡村裡就有兩家人送來了三頭牛,讓他代放。隨後的一段時間,又陸續有人家送牛來。漸漸的,吳崢放的牛群,從最初只有大青牛,三個月之後,已經整整有四十六頭牛。差不多是後坡村九成九的牛都在這裡了。
如此一來,只能在一早一晚幫著羅旭東干莊稼地裡的活計,吳崢總覺得有些過意不去。畢竟自己放牛隻是頂讀書的學費,並沒有帶給羅旭東什麼好處。
所以,吳崢盡其可能地多打些野兔和野雞,甚至其他小動物,比如狐狸,狍子等,以補償住在羅家的一日三餐。
對此羅旭東還是非常滿意的。雖然仇崢替村裡人放牛,自己得不到什麼實質的好處,不過還是得到了村裡大多數人的感激和尊重。尤其是仇崢時常帶回了的野味。兩人根本就吃不了,除了偶爾讓仇崢拿一些去孝敬先生甄慶義,其餘拿到集市上賣掉,竟然足夠兩人日常柴米油鹽的開銷外,而且還有剩餘。
“崢兒是如何打到這麼多獵物的?”
雖然曾經問過吳崢一次,羅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