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發現鐵凝主僕三人房間裡已是空空如也,行李衣物均已不見。而自己房間內的行李卻整整齊齊,替換的衣服也清洗乾淨,併疊放在床頭。
突然看到衣服中似乎露出一角紙張,吳崢急忙伸手取了出來。
“弟弟,請恕姐姐不告而別之過。
念及近五年來得自弟弟的救護與關照,姐姐莫不銘感肺腑。怎奈家有家規,姐姐實有難言之隱,再次請弟弟原諒。
如若弟弟心中有姐姐,萬望中秋月圓之夜戌時之前,準時趕往江寧府鬧龍街。到時一切自會水落石出,切記切記。
姐姐鐵凝萬福。”
反覆看了幾遍鐵凝的留言,吳崢知道鐵凝主僕三人並沒有危險,這才放下心來。
同時,由鐵凝模稜兩可的話語,以及一直以來鐵凝總是故意躲避談及自己身世的舉動看來,吳崢基本可以肯定:首先,鐵凝必定出身於武林四大家族之首的鐵家無疑。不然,既不會對自己的身世諱莫如深,也不可能說出“家有家規”這樣的話。普通人家,即便有家規,也不會嚴格到不準對外洩露身份的地步。
因此,吳崢也明白了,為什麼行雲大師會說江湖中人極少見鐵家弟子行走江湖,應該是鐵家有嚴格的家規,不許門中弟子在外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所致。
其次,冷靜下來的吳崢,很快就聯想到最近一段時間以來,自己所疏忽的,來自鐵凝的異常之處。比如那天早晨在臥雲寺之外的相逢,若不是鐵凝事先知道道路,或者有人指引,怎麼可能會連夜趕路呢?
繼而來到京城之後,時時刻刻表現出來對自己的依戀和柔情,顯然鐵凝早就打算好,或者早就知道,殿試之後就會離開自己。
所以,吳崢想主僕三人的離開應該既不是臨時起意,也不是心甘情願,定然早就有鐵家人前來迎接。那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吳淦會突然放棄挾持鐵凝的原因了。一定是鐵家來人恰好碰到了被吳淦劫持的鐵凝,或者說危難之際,鐵凝也許用上了與家族秘密聯絡的秘法。如鐵家那樣的世家,是不可能不在京城留有聯絡點。
至於在順天城何以沒有聯絡到家人,極有可能是柳史青本身就知道鐵凝的來歷,所以暗中做足了準備,根本沒有給鐵凝留下任何機會。
可是該怎麼解釋鐵凝和鐵線孃的關係呢?
吳崢可不相信鐵線娘也是來自鐵家。因為,若鐵線娘真是鐵家子弟,是絕不可能拜入鐵劍門的。
腦子裡越想越亂,吳崢乾脆不想了,反正鐵凝在留言中已經說好,八月中秋月圓之夜戌時前趕往江寧府鬧龍街,自然一切都會水落石出。算起來也不過五個多月的時間,並不算長。
何況自己即將前往銅鑼城做縣尉,由那裡去江寧府倒也方便。
一百二十三 吏部巧遇
可是吳崢萬沒料到,小半個時辰之後,卻接到了這樣一道聖旨:
新科探花臨山府銅鑼縣吳崢,品學皆優,實乃少年傑俊。難得文章錦繡且言之有物,故封為臨山府府學六品學政,命一月內赴任不得有誤,欽此。
在吳崢以為,皇上應該只是封自己為八品銅鑼縣縣尉,怎麼都沒想到會封了個六品的學政。
若是按照慣例則只能是縣尉,或者破格留在京城,不論是入翰林院,做一個從六品翰林編修,還是進御史臺做從八品侍御史,都遠沒有府學學政的品級高。
不過,轉念一想,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府學學政要比縣尉高整整兩級,論實權的話,卻遠沒有縣尉大。府學是什麼地方,是管理閤府窮秀才讀書的衙門,是天下最清最清的清水衙門。
好在吳崢之所以走上仕途,最初只是想給自己找一條生路。繼而是因為鐵凝的爭取和鼓動。若不是鐵凝在臨山府等待的三年裡,冒名頂替考回來個舉人,吳崢說不定早就放棄參加科舉了。
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不止是打打殺殺才叫江湖,官場同樣是江湖,而且是更險惡,更勾心鬥角的江湖。裡面可是什麼人都有,比如太師柳史青。
大隱於朝,小隱於野。
於是吳崢打算先到臨山府上任後再做詳細打算也不遲。
當然,上任之前必須要先到吏部領取官憑印信,也就是走馬上任的憑據。
接待吳崢的自然是吏部侍郎章幾道。直到再次見到章幾道,吳崢才想起當時拜座師回去,鐵凝隨意詢問一聲之後,當時臉上露出的驚容。
“姐姐要麼是認識,要麼一定是聽說過章幾道。甚至,”
突然,“鐵章崔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