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還是先回城看看再動身吧。”
黎明前姐妹倆回到京城西門,雖然城門大開,卻有數百兵丁站在那裡,逐一盤問過往行人的身份來歷。
當然不敢過去冒險,折而向南,到南城門一看,與西城門一樣。姐妹倆的心已經徹底涼了。那關於父親還活著的唯一希望,也徹底破滅了。在遠離城門口的官道邊,打聽了幾個由城內逃出來的難民,姐妹倆再也不做他想。知道寧家滿門的深仇大恨,只能由她們來報了。
只是吳崢去了哪裡呢?
他現在怎樣了,有沒有醒來?
有武林盟主蕭鵬舉在,有莫府的人在,寧小倩和寧小坤不相信吳崢會遭遇不幸,也不願意相信。
儘管誰都沒有開口,可是姐妹倆內心所想卻是一樣的問題。
“姐姐,我們還是不要沿著官道走了。到處都是難民,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遇到盤查的軍兵。再說,我們身上也沒有分文,不如改走野路吧,餓了的時候還能打點野味充飢。”
“嗯,也好,我們走野路。”
其實,抱有這樣想法的人並不在少數,畢竟逃難的難民倉促之間不可能帶上多少銀兩和吃食,所以當姐妹倆走下官道進入荒野時,不時會遇到三三兩兩的難民,直到走出兩天兩夜,以姐妹倆敏捷的身手,才算把大批來自京城難民甩在身後。只是,沒走多遠,就遇到了來自冀州方向的難民。
自從去年秋後由金陵陪伴綵鳳公主,在吳崢的護送下回到京城,回到府中,這是姐妹倆第一次出遠門。入眼所及,再也不是那時所見的一片昇平景象。到處都是難民,到處可見嶄新的墳頭。所過城鎮,無一不是兵荒馬亂的慘狀。
即便是偶爾經過的,幾個藏在深山裡的小山村,也一樣沒有幸免。並非遭遇叛軍攻擊,而是被逃荒的難民洗劫。
漸漸的,原左丞相賈奕勾結黑遼國,勾結大太監胡靜,暗中蓄養江湖死士謀反的事情開始流傳起來。就走京城之變後的第四天,又傳來了賈奕在京城登基稱帝的訊息,而且改國號為“大商”,年號為“景春”,今年為“景春元年”。
“姐姐,他們呢,那些皇子皇孫公主們呢?”
寧小倩搖搖頭,雖然不滿意被皇上賜婚於五皇子顧鏗,可並不代表寧小倩就對顧鏗等皇子的生死漠不關心。只是,從始至終都沒有聽到那些皇子皇孫的訊息。
“唉,傾巢之下豈有完卵。妹妹,我們抓緊趕路吧。”
。。。
三百三十二 鐵府客人
金陵,鐵府,前院客廳。
“爹爹,今天是第三次了,聽剛才那人的意思,像是最後通牒了。”
“哼,痴心妄想!”
“常叔叔已經整整十天沒有傳來訊息,不知他們怎麼樣了?”
“一定是發生了什麼意外,不然不可能連續二十多天沒有訊息傳來。”
“爹爹。”
雖然什麼都沒說,鐵儒林豈能不理解女兒此時的心情。
“凝兒莫急,再等幾天看看。”
幾天是多少天,幾天之後呢?
鐵凝並沒有追問下去。目前鐵府正被新登基的賈奕盯上,一舉一動必然都在其耳目的密切監視之下,一個不好必然會引來大批軍兵的圍攻。在如此處境之下,對於遠在京城,依然沒有傳來醒來訊息的吳崢,只能是在心中默默為其祈禱,除此之外什麼都做不了。
雖然父親是在賈奕謀反之後才告知有關吳崢重傷昏迷不醒的訊息,可是鐵凝並沒有心生怨怪之意。畢竟父親也是為自己好,不想讓自己為吳崢白白擔心。
“爹爹,不知其他三家是不是也與我們是同樣的處境?”
“目前並沒有他們三家的訊息。不過,”
看著只不過得知吳崢昏迷不醒的訊息才十來天時間,已經明顯消瘦了一圈的女兒,鐵儒林沉思片刻,還是說道:
“應該比我們的處境好一些。你與崢兒的婚事早已人盡皆知,崢兒事前端掉了他們兩處窩點,對方豈有不記恨崢兒,不記恨於鐵府的道理。”
儘管父親並沒有說出鐵府是受到了吳崢牽連的話,鐵凝還是從中聽出來那麼一絲味道。
“其實,吳崢也是在為朝廷做事。”
“若如此,就更是他們的眼中釘了。”
得知吳崢明免暗升之後,鐵凝一直沒有告訴父親。
如今鐵儒林聽說之後,並沒有仔細詢問,顧家江山都已經易主,一切均毫無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