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沈老師說,我給你和楊帆照一張吧。
楊樹林調好了光圈和快門,把相機交給小沈老師,抱起楊帆,對著鏡頭做出興高采烈狀,小沈老師蹲在相機後面喊著:一——二——三!
同時楊樹林喊了一聲:茄——子!
照完,楊樹林建議三個人一起照一張,小沈老師左右看了看,身邊無人,遺憾地說,可惜沒有人幫咱們拍。
這時楊樹林驕傲地說,我的相機有自拍功能。
當拍完膠捲裡最後一張,楊樹林取出膠捲,攥在手裡,對小沈老師和楊帆說,這裡記錄了我們快樂的一天。
出了頤和園,楊樹林邀請小沈老師去家裡吃飯,小沈老師說就別麻煩了,楊樹林說,不麻煩,反正我和楊帆也要吃。
楊帆也說,老師你去吧,我總吃你們那的飯,你也吃回我家的飯吧。
為了這頓飯,楊樹林籌劃了很久,從新華書店買來的菜譜快被翻爛了,上面用紅藍圓珠筆做滿標註,書頁空白處也寫上個人心得,不僅有理論指導,還付諸實踐,頻繁光顧街道的菜站,賣菜的阿姨問楊樹林家裡最近有什麼事兒,為什麼總大吃大喝。由於楊帆在幼兒園,菜做完了楊樹林只好自己吃掉。最近一段時間,街坊鄰居都說他發福了,該加強鍛鍊了。
到了家,楊樹林讓小沈老師自己先坐,他出去買菜。小沈老師說別太麻煩了,楊樹林說,一點都不麻煩,後半句話差點脫口而出:我都練習半個月了。話到嘴邊,又讓他生生嚥了回去。
楊樹林在廚房忙乎的時候,小沈老師進來問他,要幫忙不,楊樹林說,現在不用,一會兒幫助吃就行了。楊樹林按當時國務院召開國務會議的標準,四菜一湯,給小沈老師做了蔥爆羊肉、京醬肉絲、糖醋鯉魚、小雞燉蘑菇和小白菜蝦米皮湯。
看著桌上豐盛的菜,小沈老師稱讚楊樹林:沒想到你還真有兩下子。
楊樹林呵一笑,並不謙虛地說,你沒想到的事情還很多。
小沈老師說,你還會幹什麼。
楊樹林說,慢慢你就知道了。
一桌子菜看得楊帆垂涎欲滴,而兩個大人卻說著不著調的話對此視而不見,楊帆等不及了:爸,你們不餓啊。
小沈老師每吃一道菜,楊樹林都要解釋一番。
小沈老師夾了一塊羊肉,楊樹林說,這是內蒙的羊,吃無汙染的草長大的,所以人吃了也沒汙染。
小沈老師又夾了一塊蘑菇,楊樹林說,這蘑菇是從大興安嶺運下來的,集天地之靈氣。
小沈老師夾了一口魚,楊樹林說,這是西湖的鯉魚,然後給小沈老師捲了一份京醬肉絲說,這豆皮是高碑店的,筋道。
喝湯的時候,楊樹林給小沈老師盛了一碗,放在面前。小沈老師正要喝,楊帆突然問道,爸,這小白菜是哪裡的。
楊樹林想了想,不知道哪裡盛產小白菜,便說,是地裡的。
楊帆問,那是不是地裡的小白菜比樹上的小白菜好。
這頓飯很成功,無論是氣氛和諧程度,還是對食慾的滿足,以及思想交流,都達到預期效果。但這一切上層建築的成功都離不開它們的物質基礎——飯做得成功。對此楊樹林感受頗深: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好鋼用在刀刃上,楊樹林對這句話的理解就是,拴住一個人的心,要先拴住他的胃。那個年代,人們的需求還沒有從胃進化到現在的房子車子,再往前推十年,年輕姑娘的擇偶標準並不是看對方有多少錢,而看他是幹什麼的,如果是一個廚師,肯定會大受姑娘們的青睞,因為不但能滿足姑娘們的胃口,下班後還能從廚房順塊肉出來。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一塊肉,就是一個夢想。
現在吃肉不再是個難題了,但如何把肉吃得有滋有味,是老百姓普遍關注的問題。楊樹林認為,自己在烹調技藝上的訓練,是抓準了時代的脈搏,就像寫一篇作文,沒有跑題。
飯後,楊樹林和小沈老師就對方個人問題展開討論,楊樹林知道小沈老師今年二十二歲,文革結束那年她考上幼兒師範學校,畢業後一直就職於楊帆現在所在的幼兒園,至今單身。小沈老師也把楊樹林從不尿床以後的事情瞭解得差不多,還知道下個週末,就是楊樹林的三十五歲的生日了。
這天小沈老師待到很晚才走,她和楊樹林父子的影子投在窗簾上,王嬸上茅房的時候看見了,回到屋裡對王叔說,看來咱們院又要添一口人了,早上又多了一個和我搶廁所的了。
王叔以為王嬸說她肚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