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部分

江姐》(4)

“線兒長長針兒密,含著眼淚繡紅旗。熱淚隨著針線走,繡出一片春訊息。春光如海潤大地,綠蔭滿地花滿畦。平日刀叢不貶眼,今日心跳分外急。多少鮮血染紅你,捧在手中顯晨曦;化作金星繡紅旗。”這段唱腔是全劇的中心唱腔之一。對於歌劇的演唱,作為年齡大一點的觀眾已經是耳熟能詳了。但這段唱腔經張火丁用程腔演唱出來之後,別有一番韻味。這段唱腔委婉細膩,情感豐富,不僅很好地展示了程派唱腔藝術清脆似笛、和婉如簫的藝術特色,而且充分表達了一個革命者樂觀主義精神,以及對未來美好的嚮往。江姐一邊與獄友們飛針走線,一邊唱出了一個革命者的情懷。這段唱腔同樣十分優美動聽,同樣具有很高的藝術含量。

在京劇《江姐》的整齣戲中,張火丁用程派藝術演繹了江姐這個英雄人物的藝術形象。她將江姐對敵鬥爭的大無畏精神、對待革命同志無限關愛的精神、別離親人的一腔真情;英勇就義的視死如歸精神……一個充溢著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的英雄人物活脫脫地“立”在了京劇的舞臺上。

張火丁成功演出程派現代戲《江姐》,也是經過藝術積累的,也並非是一蹴而就的。張火丁最早接觸現代戲唱腔是在《北國紅菇娘》中飾演抗聯女戰士楊貴珍。她演唱的那段“一家人……”唱腔就出手不凡,被選為建國以來現代戲經典唱腔。後來她又在現代戲《絕路問蒼天》中飾演祥林嫂。劇中有一段長達26分鐘的唱腔,也是十分精彩。應當說《北國紅菇娘》、《絕路問蒼天》這兩出戏,是張火丁步入現代戲的“奠基之作”。正是有了這個“基石”,才使得張火丁在排演《江姐》這出大戲時有了底氣。這兩出戏使張火丁有了演出現代戲的藝術積澱。這種藝術積澱對於張火丁是十分重要的。“萬丈高樓平地起”,沒有“基石”是蓋不起“大廈”的。張火丁是按照藝術規律進行創作和創造,這也是她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江姐》搬上銀幕

2001年6月30日晚,第二場《江姐》仍在長安大戲院演出,這時臺下有兩位特殊的觀眾,一位是北京寶石影業公司的總經理石雪,另一位是電影導演張元。兩位電影從業者在看完京劇《江姐》後,心中蕩起陣陣漣漪,久久難以平靜。真想不到程派《江姐》如此好看,尤其是劇中江姐的扮演者張火丁,將江姐演活了,將這個英雄人物塑造得十分飽滿。無論從形象到氣質,張火丁都演活了江姐。兩人不謀而合,決定把京劇《江姐》拍成電影。張元作為一名京劇愛好者,對拍攝京劇《江姐》心情更加迫切。張元認為京劇《江姐》藝術含量很高,不僅唱腔優美動聽,而且主角張火丁的表演出神入化,很見功力。她塑造的江姐就是人們心目中的江姐。如果能將京劇《江姐》運用電影的藝術形式把它儲存下來,既能進一步擴大其影響力,也能彌補京劇電影繼樣板戲之後近30年的空缺。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二十四 打造京劇現代戲《江姐》(5)

當張元導演將心中的設想與中國京劇院負責同志交流後,很快得到院領導的支援,決定在2001年末進行電影《江姐》的前期籌備工作,由西安電影製片廠和北京寶石影業公司合拍。由於影片受到時間的限制,京劇《江姐》要拍成電影,就需要“瘦身”。京劇電影保留了江姐碼頭被盯、江姐丈夫彭松濤就義、智劫軍車、江姐被捕、夜審江姐、繡紅旗、就義等,一共七場戲,時間在一個半小時左右。

張元是一位對藝術水準要求十分高的導演。他為了將京劇電影《江姐》拍成精品,將《江姐》原舞臺演員作了大幅度的調整。由上海京劇院的著名老生關棟天飾演沈養齋,北京京劇院的著名老生杜鎮傑飾演彭松濤,江蘇省京劇院著名花旦龔蘇萍飾演楊二嫂,上海京劇院著名麒派老生陳少雲飾演華子良,中國京劇院著名小生演員宋小川飾演甫志高,著名老旦演員王晶華飾雙槍老太婆。這個演出陣容真稱得上是名家薈萃,無疑會提高這部京劇藝術電影的水準。

對於張火丁來說,拍攝電影是一項新的藝術門類的嘗試。舞臺劇和電影藝術雖然有某些相融之處,但其表演形式和手段還是有些區別。但張元導演在組織拍攝時,十分尊重舞臺規律,使得張火丁表演起來並不陌生,而是遊刃有餘,很快便進入角色。在拍攝中,張火丁體會到了在舞臺上未能體會到的感覺。那就是加深了對人物的連貫性,舞臺上的表演往往是一氣呵成。電影表演則是分鏡頭,也就是分階段的去表演人物的感情,這就要求演員的感情要有連貫性。這對於一名舞臺演員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張火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