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業於哥倫比亞大學,獲計算機學士學位。李開復博士是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院士。

。。

凌志軍《成長》中的李開復和他的父母(1)

凌志軍

下面兩段市凌志軍的《成長》書中描述李開復和他的父母親。

母親:自由的天地

李開復一直把他的養育了七個孩子的媽媽視為人間聖母。媽媽總是面帶微笑,耐心地傾聽兒子的訴說,仔細揣摩什麼才是兒子真正需要的東西,而且她還知道兒子內心深處潛藏的願望,知道那願望在未來的某一天裡終將爆發出來,一點一點地引導兒子朝著那個方向走去。她對兒子有一種執拗的期待和信任,相信兒子不同凡響。可是作為一個淘氣的小男孩兒,開復總要惹媽媽生氣。每逢這時候,她就顯露出一個平凡母親的特點:焦躁、憤怒,甚至專橫。

〃我有一個很獨裁的、但是非常好的母親。〃開復總是這樣說。聽上去有些矛盾,其實母親正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既溫和又嚴厲,既傳統又開放,既獨斷又寬厚。

等到長大成人、功成名就、成為兩個孩子的父親時,他才認識到,生命和自由,正是母親給予他的最好的禮物。

開復出生的那一年,父親55歲,母親44歲。對這樣年齡的女人來說,分娩的過程與其說是一次生理上的煎熬,不如說是精神上的煉獄。很多人都說她的年齡不再適合生這個孩子,母親只是輕輕地重複著三個字:〃我要生〃。分娩的那個夜晚,醫院的專家說,〃這孩子要麼是天才,要麼是白痴。〃看到這女人眼睜睜地望著他,專家又說:〃科學上低能的機率大一些。〃但是母親還是那三個字:〃我要生〃。

就像中國的大多數家庭一樣,在這個家庭裡,母親對孩子有著更強烈的影響力和控制力。小兒子的出生讓這個中年女人的生命放射出奇異的光彩。她堅信他是全家最聰明的孩子,所以對他的寵愛最甚、期望最高、管教最嚴。

母親的視線裡永遠都有這個兒子,而且是把一種非常標準的中國式教育施加在兒子身上。她要求兒子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最好的程度。開復多年以後回憶說,〃就是無論什麼都要最好,不會有任何一項可以通融。〃

開復本來聰明,又如此努力,所以成績很不錯。這讓媽媽滿意,但是兒子不喜歡這種學習方式。他討厭背書,討厭考試,討厭做作業。最討厭的是課堂上的那些紀律。他天性調皮,上課總愛動來動去,還愛講話,愛和老師作對,所以總是捱打。那老師姓徐,懲罰學生的方式之一,是用竹條打手背。

母親對兒子的淘氣行為不大在意,她在意兒子的學習成績。但是再聰明的孩子也不可能次次爭先。有一次成績單發下來,分數不好,開復心裡一陣害怕,怕母親打他,就把分數改了。他改得很有技巧,等母親簽字之後,又改回去,所以母親和老師都沒發現。這對他是個巨大的鼓勵,連續幾天都很得意。然後,他第二次修改自己的分數,不料這一次弄巧成拙,留下痕跡。他覺得這次不可能矇混過關,索性學著母親的樣子揮一下手,就把卷子扔到水溝裡去。

1972年春天,開復過完11歲生日之後不久,大哥從美國回來,看到這孩子在如此嚴厲的管教之下讀書,整天被試卷和成績單包圍著,沒有時間出去玩,也沒有朋友,承受著升學的壓力,千辛萬苦拿回一個好分數,也不知道學的東西有沒有用處,忍不住說:

〃這樣下去,考上大學也沒用。不如跟我到美國去吧。〃

母親從沒去過美國,她受的是中國傳統的教育,但卻出奇地保留了一份開明的天性。現在,這位循規蹈矩、一絲不苟的母親,居然決定給兒子一片自由的天地。

那一天,母親把手放在兒子的頭上,對他說:〃美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很多了不起的人都出在那裡。你就到那裡去吧。〃

開復敬畏地看著母親。她是個獨裁的、嚴厲的女人,信奉傳統的中國式教育。但是現在,她居然讓他自由,讓他離開自己的視線。她瞭解自己的兒子,明白大洋那邊有他的未來,明白他的兒子是屬於全世界的。

最優秀的人都應該屬於全世界,這本來就是這個女人的信念。

多年以後,如同媽媽期待的那樣,兒子成了一個了不起的人。閒下來的時候回首往事,他就〃特別感謝母親雖然這麼嚴厲,卻在最關鍵的時候給了我自由。〃

所以,如果你希望站在〃E學生〃的起跑線上,那就確立第二個觀念:你不僅僅屬於你的父母,你屬於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