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藥方給了香茹,香茹又把了一番脈,將脈像暗暗記在心裡,再見無其他人求膳方,於是與衛公公又閒話幾句後就告辭走人。
回到住處去給謝醫婆請安時,她手腕上的鐲子自然就被大家發現了,聽到是邵太醫送的生辰禮物,眾人大發一陣感慨。
香茹也適時的把今天看到蕭同妃診籍的事告訴給了小夏醫婆,小夏醫婆一直在跟蹤蕭同妃的情況,一聽今天給蕭同妃寫了月子膳方,八卦之心一時沸騰,嚼了一些蕭同妃的八卦給香茹聽。說蕭同她平時就很注意男女有別,男女大防是她道德原則中的首要條款,她懷孕期間的每次檢查都是小夏醫婆代勞,太醫就沒進還她寢宮半步。
聽到蕭同妃是這樣性格的人,香茹不禁想到之前太醫院院使大人向皇帝上奏時的情況,會不會就用了這類似的理由?
因為這理由簡直是萬能理由啊,只需說宮中有娘娘特別重視男女大防,不讓男太醫踏進自己寢宮,有事只得找醫婆代勞,若是醫婆水平太差,恐會危及娘娘健康云云。
這樣一說皇帝八成就會準了,畢竟娘娘和宮女比起來,自然是娘娘更重要,宮女作為卑賤的下人根本不值什麼,所謂宮規隨時都能根據需要更改。
不過話說回頭,也只有這樣的理由才能確保讓皇帝陛下同意由太醫院接收醫婆的教育培養,而且看得出後宮中也很重視妃嬪的心理需求,不然皇帝光聽到醫婆水平下降,直接下旨關閉女醫館就行了,何需還要費錢繼續培養呢。
唔,院使大人八成也想到過這一點吧,萬一皇帝下旨關閉女醫館怎麼辦?嗯,應該是在奏摺或者召見的時候說服了皇帝,不然批覆的訊息就不是太醫接手教育女醫徒,而是女醫館關門大吉了
這樣說來,女醫館上下不但得感謝院使大人,還得感謝皇帝陛下的善心吶,要是沒有皇帝的這一念之差,自己一直為之辛苦的離宮之旅豈不就此終結?
唔,好險,好險
入門 第81章
秋風蕭瑟,日子一天冷似一天,香茹每日學習功課日子過得平靜自然,天天有寫不完的膳方和文章。廚房那裡時不時的遞口信要香茹寫膳方,有時給錢有時不給,香茹能賺就賺,她不介意這些,要是偶爾聽到哪位廚子家裡有紅白喜事,她還會拿些錢出來封紅白包。
而有老人病的衛公公香茹也是盡心照顧,但正如他自己所說,這病太醫都沒辦法斷根,香茹能做的也盡是配合衛公公吃的藥開些食療方子,儘量控制病情,別發作得太厲害。
就這麼來來往往間,香茹和廚子們的關係打理得非常融洽,經這些廚子的嘴,香茹對京城街面上的事有了更多的瞭解,甚至對城市街道都有了一定的概念。
邵太醫對香茹的行為知道得很清楚,但他睜隻眼閉隻眼,他覺得這些都是香茹練習膳方的機會,他做的只是偶爾敲打一下衛公公,讓他去提醒那些廚子們懂事一點,別忘了宮規。而這些自然都是揹著香茹進行的,香茹並不知道邵太醫為她做了什麼。
日子一天天地過,關於明年上課的事香茹陸續地從各位太醫們的口中知道了些詳情,回去就轉告給姐妹們,比如說課堂已經定下。授課老師已經定下,課程已經定下等等細碎東西。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喜事,由小夏醫婆負責的蕭同妃如期臨盆生了位小公主,次日就被降旨升了半級,去掉了那個“同”字,升為正三品的蕭妃。
蕭妃高興,發下賞賜,小夏醫婆因此得了好幾匹上等貢品的綾羅綢緞,她領賞回來給眾人欣賞一番後就給了姐姐大夏醫婆,在她冬至回家時帶出去,擱宮裡她用不上,也沒那條件保管,奇'﹕'書''﹕網到底是賞賜的高階貨,弄壞了怪可惜的。
秋末時,宮廷食醫們都陸續完成了給官廷內眷和王公貴胄們開的食療藥膳方,今年有香茹分擔一部分工作,邵太醫的工作量輕鬆了一些。但這些東西交上去後,食醫們也僅僅是歇了半月,就又開始準備明年春季的各種膳方了。
進入冬季後大夏醫婆離宮的日子就開始倒數,今年與她一塊回家的醫婆只有兩個,其餘七八人都是老宮女。跟著發生變化的還有醫婆和醫徒們的情緒,醫婆們自然是數自己還有多久即可回家,而醫徒們們則隱隱擔心自己是否也有衣錦還鄉的一天。
這是每年入冬後這個院子裡的人都有的一個心態變化,大家對此都視為尋常,香茹不是心理醫生,她也幫不上什麼忙,她知道醫徒們這種心態的來由,就像高考生一樣,只要沒拿到最後的錄取書,心就總是懸著的。
臨近年末,太醫院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