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共租界,他要去拜訪一個人。那邊是上海商業協會會長朱葆三。
貌似朱葆三現在還不是商業協會會長,不過過兩年就是了,此人在上海的名聲最好,名氣也大,可謂是上海的一塊金字招牌,想要貸款什麼的,找此人作保做合適不過。
朱葆三的崛起可謂有一番傳奇色彩,他是寧波人,殊料朱葆三13歲那年,突遇一個晴天霹靂:父親患上重病,曠日持久的求醫用藥使家境日趨困苦。數年,母親方氏無奈之下忍痛託人。
未成年的朱葆三前往上海投奔親戚,後來在上海的一家五金鋪當學徒,在苦哈哈的時候,和未來的出任蘇松太道、江蘇按察使、順天府尹、民政部左侍郎、山東巡撫、兩廣總督的袁樹勳成了好兄弟,袁樹勳當時在上海縣署中當主薄,兩個人經常打屁聊天,談論著發達的一天。
當學徒期間,機敏的朱葆三看到上海是個十里洋場,華洋雜處,洋行勢力很大,倘若會幾句“洋涇浜”式的英語,與洋人做買賣大有益處。於是,他萌生了學英語的念頭,但去年校補習英語每月須付學費3元,單憑自己那點微薄的月規錢是不夠的。抱有強烈求知慾望的他發現月規錢給那個學徒權充“學費”,間接地從學徒那裡學會了一些英語。
朱葆三白天在店堂勤懇工作,晚上抽暇刻苦自學。除了英語還攻讀語文、珠算、記賬、商業尺牘等有關商業知識。他求知若渴,好學不倦,得到了店主的讚賞,誇他“勤敏樸誠,殊於常兒”。學習專業知識,不斷“充電”、“吸氧”,成為這個定海來的學徒日後之所以成功的邏輯鏈上第一環。
後來,協記吃食五金店總帳房去世,店主和經理破格決定,讓年僅17歲的朱葆三擔任總帳房和營業主任。三年後,店經理病故,深得店主青睞的朱葆三繼任經理。在短短7年中,一個學徒被提拔為總帳房、營業主任仍至經理,雖然是店主對他的賞識,但不可否認,也與他平日勤奮工作、生活節儉、刻苦學習和掌握經營管理知識密切關聯。
在掌管“協記”期間,朱葆三敬業勤業,盈利可觀,分得了不少紅利和額外酬金。不久,“協記”因店主去世而關門歇業。1878年,朱葆三用自己積攢的錢做資本,在上海新開河地區開設了專營大五金的“慎裕五金店”。
至此,朱葆三從學徒一躍成為店主,30歲就躋身於上海五金行業資本家的行列,這在當時純屬鮮見,也是他人生道路上重大轉折點。
之後朱葆三得到了一個老鄉的幫助,那就是清末上海著名企業家葉澄衷。
此人系浙江鎮海人,14歲到上海,後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結識了美孚洋行“大班”從此平步青雲,開設老順記五金店,經銷美孚汽油,從中積累了鉅額資本。
葉澄衷比朱葆大8歲,“老順記”開業比“慎裕”早16年。與葉交往中,朱葆三從他的發跡軌道中獲得了啟迪。在葉的勸告和支援下朱葆三將“慎裕”從新開河遷移到商業鬧市區四馬路{今福州路}13號,這所大廈是葉所置地產之一。 新“慎裕的氣派和規模頓顯改觀,朱葆三的身份和名望也隨之攀升。爾後朱葆三經營範圍逐步擴大,一躍成為申城巨賈顯貴,其崛起的過程與葉澄衷極為相似。
後來朱葆三的死黨袁樹勳當了蘇松太道,庚子賠款恰巧是經此人之手,而庚子賠款不是一下就到達,而是一部分一部分的到他手中,當了蘇松太道的袁樹勳顯然不太明白什麼叫借貸,在朱葆三的提示下,袁樹勳將庚子賠款交由朱葆三借貸給那些錢莊,以謀取利息。
朱葆三這個廣泛的人脈便是這樣發展起來的,因為注重信用,朱葆三的名氣一天比一天大,那些洋人找買辦,也紛紛都去找他。
朱葆三給洋人當買辦有個古怪的脾氣,那就是會說英文的他從不說,而是讓洋人請翻譯,朱葆三的牛氣很快就傳遍上海,以至於讓他的名氣更大了。
正是朱葆三在信用上的絕對良好,因此成了最熱門的作保人,只要有朱葆三的作保,銀行、錢莊絕對好說話。
來上海的寧波人都找朱葆三作保,為此朱葆三每年都要支付不少賠保,後來那些寧波人成立了一個組織,由這個組織出錢,凡事朱葆三為寧波人賠保的錢都不用他支付。
寧波商幫,這是中國十大商幫之一,朱葆三顯然成了寧波商幫的金字招牌,有他的存在,讓寧波人可以順利拿到經商的資金,或者其他的一些便利。
夏鈞一到租借,很快就看到了正在路邊等候著迎接的朱葆三,朱葆三接到夏鈞發給他的拜帖後不敢怠慢,連忙提早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