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8部分

日軍炮兵。

剛開火沒幾分鐘的日軍火炮又啞火了,而且再也沒有了開火的機會,而且華東軍的炮兵和飛機正在不斷的向周邊延伸,一旦發現火炮,絕對是第一時間進行摧毀。

日軍的炮火一停,對裝甲師唯一的威脅也都消除了。

戰車碾過鐵絲網,衝上了日軍的塹壕,戰車炮塔後的機槍開始向四周的日軍開火,火力之兇猛簡直無法抵擋,壓得那些日軍根本抬不起頭來。

接著戰車碾過塹壕,日軍沒有挖任何反戰車塹壕,他們的塹壕寬度根本無法阻擋戰車的前進。

許多日軍士兵驚恐的跑出塹壕,他們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應付這些怪物一般的機器,只能驚恐的後退。

一些日軍士兵發揚了他們光榮的武士道精神,高喊:“板載”,抱著手榴彈就往前衝,結果不是當場被機槍射死就是不得其法,手榴彈沒有命中戰車的薄弱位置,而做出了無謂的犧牲。

還有一些直接丟手榴彈,但這樣的爆炸對這些戰車來說同樣無效。

就算是這些戰車被命中了薄弱部位,一般也就是癱瘓在原地,維修一下又可以投入戰場,戰車裡的駕駛員一般都沒有危險。

01裝甲師、02裝甲師、03裝甲師,這三個裝甲師形成了一個V字型的突擊陣形,陸續碾過日軍的第一道防線。

數十名戰地記者抗著攝像機記錄下了這一歷史性的戰鬥。

楊立雲邊是其中之一,他是一個剛從學校畢業的大齡初中生,畢業後便參軍當了戰地記者。

他並非是天上坐飛機的戰地記者,他認為那種拍攝不適合他,那隻能拍出戰場的大致畫面,只有在地上才能近距離拍攝戰鬥的經過。

正如委員長對他們說的那樣:“不是因為你拍得不夠好,而是你離得不夠近。”

他抗著攝影機跟著步兵衝在了第一梯隊,讓他感覺意外的是,原本感覺會很危險的戰場,讓他感覺就好像是一場輕鬆的跑步而已。

前面塹壕的日軍完全被衝上去的戰車所壓制了,根本無法對後面的步兵進行有效的射擊,而遠處的日本炮兵雖然開了幾炮,但很快就被華東軍的飛機和火炮炸啞火了。

當楊立雲抗著攝影機衝到日軍塹壕邊緣時,看到了地上已經出現了許多日軍士兵的屍體,身邊恰好有一輛戰車從一個日軍士兵的胸腔上碾過,腸子什麼的直接被碾得爆了出來,讓人看了湧起一陣噁心想吐的感覺。

這就是戰場

戰場就是如此殘酷

當他衝上塹壕的時候,防線內日軍的意志已經崩潰了,他們的血肉之軀根本無法抵擋這樣的鋼鐵怪物,但還是有很多日軍士兵躲在塹壕內負隅頑抗,這些躲在塹壕內的日軍士兵被壓制的無法抬頭,但他們卻躲在裡面,等待著機會。

這些鋼鐵怪物雖然說他們無法抵擋,當他們也不好攻擊塹壕內部。

而大部分日軍士兵則是往第二道防線潰敗,就在裝甲師戰車過去兩批,一群在後面跟進的步兵衝了上來,然後跳入塹壕與塹壕內殘存的日軍激戰。

華東軍計程車兵跳入塹壕後,衝鋒槍的聲音馬上密集的響了起來,同時還夾雜著一些霰彈槍的聲音。

塹壕內的日軍與華東軍遭遇時,往往連一發子彈都來不及打出,華東軍的衝鋒槍便掃了過去。

若是碰上一群日軍,散彈槍砰的一槍過去,好幾個日軍都會被打成篩子,當場陣亡,死相絕對悽慘。

就算是沒有衝鋒槍和霰彈槍,光是步槍對決得話,日軍士兵射出一發子彈,華東軍士兵可以一口氣打出五發子彈。

一個班內兩個士兵輪番射擊,就能壓制同等與一個班數量的日軍。不過這種情況一般不可能出現,因為塹壕內比較狹窄,往往也就只能同時兩個人前進,拼的就是自動火力,什麼精準設計都是浮雲。

而且是浮雲中的浮雲

日軍基本上沒有裝備衝鋒槍,就算是有也只是極少部分,在這種前線上絕對是見不到的。

因為衝鋒槍成本太貴了,以日本陸軍的風格,那樣昂貴的裝備基本上不在考慮之中。

華東軍不同,華東軍生產出了14式衝鋒槍,這是一種極為廉價的衝鋒槍,而且結構簡單,可以進行量產。

這些14式衝鋒槍和霰彈槍在塹壕內大顯身手,日軍在塹壕內一旦遭遇華東軍,想拼刺刀都沒機會,就被猛烈的火力打倒了。

塹壕內的遭遇比的就是反應速度,日軍的步槍比較長,在塹壕內不好移動槍口,而華東軍的衝鋒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