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之前夏鈞大力培養優秀行政人員,因此如今已經不缺人了。
北洋政府所掌管的行政區域一律遭到滲透。
河南、河北、陝西、甘肅、東北三省、內蒙地區,這些省份逐一被華東政府派出的行政人員所掌控。
替換的命令是議會透過的,議會當中黨派多,而要當上議員又得看華東政府的臉色,華東政府佔據了中國多數省份,他們在參選議員時是需要各省名額的。再加上華東政府開始大力宣傳復興理論,很多議員被同化了,認為這是正義和無比正確的,至於那些不買賬的,華東政府則暗中塞錢。
雖然華東政府沒有操縱議員選舉,但在這樣的手段之下,華東政府控制了很大一部分議員。
多數人此時都明白,華東政府才是中國的中央,而北洋政府只是一個傀儡。
畢竟中央不是名義上就可以確定的,現在華東政府越來越強,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高,作為方面更是越走越遠,北洋政府就是拍馬也趕不上。
因此很多議員並不牴觸華東政府。
不過也有很多議員不買華東政府的帳,他們算是看出來了,華東政府正是讓北洋政府長期存在而把他們排除在真正的權力中心之外。但華東政府控制了議會是不可爭議的事實。
華東政府除了控制了議會,還控制了聯合監察院,聯合憲兵大隊,軍政上擁有審判權,誰若是真心的不合作而惹惱了華東政府,華東政府可以直接將其逮捕,到時候就是弄個莫須有的罪名出來,國民也會相信的,因為華東政府的聲譽之好,百姓根本不會生出任何質疑。
現在華東政府比中央更有權勢得多,替換些行政人員算什麼。
這些行政人員到了地方,名義上雖然歸北洋政府管理,但實際卻是聽從華東政府的指示的。
在這樣的手段之下,夏鈞很快就掌控了河南、陝西、甘肅以及東北三省,這些省份是完全的掌控。
而在內蒙和河北,則是部分的掌控。
此時中國已經初步的完成了大統一,領土範圍北至外蒙,西至新疆,東至馬紹爾群島,南至印尼群島。
領土面積比後世的中國大得多,這些都是夏鈞乘著第一次世界大戰吞併的地盤,如何消化這些地盤是接下來的重要問題。
在內蒙和外蒙以及東三省,華東政府很快打出了環境保護和治沙的旗號,以此旗號對人口進行遷移。
而施行到下面,則變成了對少數民族的遷移,夏鈞打算把他們遷移到庫頁島去。
然而一些腐敗官員,他們在貫徹政策的時候剋扣了經費,導致那些無敵的少數民族在路上沒有食物和車輛而讓他們跋涉漫長的路途,不過以他們的無敵程度,這點路途也不算什麼的。
而在對蒙古草原的開發上面,華東政府採取的是保守的開發策略,將大片的草場封鎖起來,禁止放牧和開墾。
那些已開墾的地區,則退耕還草。
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的農業方式對環境的破壞力是很大的。
此時北方很多地區還經常遭遇澇災,但到了後世,那些地方卻變了旱災,這是大規模對生態破壞所產生的結果,生態效益被破壞得幾乎沒有了。
隨著華東政府逐漸控制北方地區,內蒙、外蒙、陝西、甘肅、新疆這一帶的豐富礦產也納入了華東政府的開採範圍。
這片地區鐵礦、煤礦、硝礦等資源較多,是一片資源極為豐富的地區。
那些礦產很快被華東集團圈了下來,華東集團有資源分佈圖,一圈一個準。
像這種礦產儲藏地,夏鈞沒理由讓給別人去圈,畢竟誰擁有這塊地,未來就是賣地就能賣到高價,而他們在獲得高額利益的同時又做了什麼勞動貢獻?這些地在對少數進行遷移之後,以及新疆地區少數民族的莫名其妙消失,已經變成了無主之地。
所以這些地自然是不能流到私人手上,光是圈地,華東集團就能因此獲得高額利潤,而這種圈地行為在海外也很常見。
不過在海外,華東集團不是直接以自己的名義去圈地的,而是搞出許多表面上看起來沒有任何關聯的子**公司或者自己以私人的名義去圈地,然後再轉讓給華東集團。
因為資源圖的存在,華東集團迅速掌控了大量的礦產資源。
在夏鈞長年的運作之下,現在華東集團所掌控的礦產資源已經非常多了,基本上不存在什麼礦產資源短缺的問題。
……
隨著華東政府逐漸掌控整個中國的行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