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求為政之道,請孟夫子不吝賜教。”這淳于髡是齊國著名的博學之士,少年時因意氣殺人,曾受髡刑,也就是被剃去長髮,永遠只能留寸發。在“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得絲毫損傷”的時代,截髮髡刑是一種極為嚴重的精神刑罰。這個少年從此就叫了淳于髡。他變賣家財,周遊天下,發奮修習,二十年後回到臨淄時竟是一鳴驚人。後來便留在了稷下學宮,成了齊威王與丞相騶忌的座上客。他學無專精卻博大淵深,詼諧機敏,急智應對更是出色, 臨場辯駁好說隱語,被人稱為“神謎”。他所說的“以人情物理求為政之道”,實際上就是他說一條人事物理,孟子就得對答一條治國格言,實際考校的是急智應對。這對正道治學的孟子而言,雖則不屑為之,但也是一個從來沒有過的嚴重挑戰。
場中已經有人興奮起來,“淳于子乃隱語大師,孟夫子一旦卡住就完了!”
萬章對公孫丑低聲道:“別擔心,正好讓他們領教夫子辯才。”
孟子看看臺下這個身著紫衫的光頭布衣,坦然道:“先生請講。”
“子不離母,婦不離夫。”淳于髡脫口而出。
“臣不敢遠離君側。”孟子不假思索。
“豬脂塗軸,則軸滑,投於方孔,則輪不能轉。”
“為政施仁,則民順,苛政暴虐,則國政不行。”
“弓幹雖膠,有時而脫。眾流赴海,自然而合。”
“任賢用能,不究小過。中和公允,天下歸心。”一言落點,便有人忍不住大喊,“妙對!”周圍士子噓聲四起,示意他立即噤聲。
“狐裘雖破,不可補以黃狗之皮。”
“明君用人,莫以不肖雜於賢。”場中一片掌聲,轟然大喊,“彩——!”
淳于髡靜靜神,突然高聲,“車輪不較分寸,不能成其車。琴瑟不調緩急,不能成其律。”
“邦國不以禮治,無以立其國。理民不師堯舜,無以安其心。”
孟子此語一出,卻引起軒然大波。有人歡呼,有人反對。歡呼者自然讚歎孟子的雄辯才華和王道主張。反對者卻高喊:“迂腐!堯舜禮治如何治國?”這顯然針對的是孟子回答的內容。孟子弟子們立即一片高喊:“義理兼工!夫子高明!”
淳于髡顯然不服,對場中銳聲高喝:“我還有最後一問!”場中頓時安靜下來。
“請問夫子,儒家以禮為本,主張男女授受不親。然則不知嫂嫂落水,瀕臨滅頂之災,弟見之,應援之以手乎?應袖手旁觀乎?”
場中轟然大笑。一則是淳于髡的滑稽神態使人捧腹,二則是這個問題的微妙兩難。許多人都以為,這個問題一定會使正人君子的孟夫子難堪迴避,那就等於儒家自相矛盾而宣告失敗了。孟子弟子們頓時一片緊張,覺得這淳于髡未免太得刁鑽。
孟子卻喟然嘆息,“儒家之禮,以不違人倫為本,以維護天理為根。男女授受不親,人倫常禮也。嫂嫂溺水,非常之時也。非常之時,當以天賦性命為本,權行變通之法,援之以手,救嫂出水。否則,不違人倫而違天理也。”
淳于髡急迫追問:“既然如此,天下水深火熱,甚於婦人溺水多也,夫子何不援手以救,而終致碌碌無為乎?”
這顯然是在譏諷孟子一生奔波而終無治國之功。士子們一片大喊:“問得妙極!”
孟子卻是不惱不憂,坦然回答:“婦人溺水,援之以手。天下溺水,救之以道。儒家奔波列國,傳播大道,雖未執一國之政,卻也廣撒仁政於天下,何謂碌碌無為?若蕞爾之才者,思得一策,用得一計,於天下不過九牛之一毛,與儒家之弘揚大道,何能同日而語?”
“好——!”“彩——”掌聲與喝彩聲雷鳴般響起,淹沒了孟子的聲音。
淳于髡拱手高聲道:“ 孟夫子才學氣度,自愧弗如!”
會場正中一個年輕計程車子霍然站起,“孟夫子方才說到,謀劃於廟堂者乃蕞爾之才,傳播大道於天下,才是援手救世。敢問孟夫子,天下萬物,何者為貴?何者為輕?”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似乎沒有絲毫的猶豫。
全場不禁肅然安靜。孟子的論斷不締是振聾發聵之音,使天下學子們大是警悟。且不說自古以來的貴賤等級傳統與沉積久遠的禮制法則,就憑身後坐著國王,而孟子本人和所有計程車子一樣都期盼著國王重用這一點,孟子敢於如此坦然自若的講出這一論斷,其胸懷與勇氣,都不能不使人肅然起敬。良久,場中再次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