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疏淺,聽憑老先生當面考試便了。”華刺史道:“老夫所以疑俟之故,正為此耳。觀兩兄人品氣概,自是高才飽學,老夫信之久矣。但小女輩,病在略知文墨,都要老大當面請教一番,他才深信。”張澄江道:“如此極妙。且擇人而事,自古賢女皆然,請老先生即刻命題給韻,限以時刻。”華刺史道:“如此請坐了,待老夫進去就來。”華刺史忙進內宅,向華夫人道:“那張、顧兩生,十分將婚姻之事認真,情願面試。夫人你可速去分咐廚子,將酒席擺在大廳上,將屏門邊都掛了簾子,你領三個女孩兒坐在簾內,觀他吟詠。”夫人聞言,一把喚過韓香到跟前,與之說其緣故,叫他去請三位小姐整妝到前廳,看那三個才子做詩;一面催廚下襬酒。華刺史自己走到房中,向書架上取了三張錦箋,箋上都寫了詩題,題下限了韻,一樣折得方方的,籠在袖中。又喚過韓香來,分咐道:“外面上席之時,你可攜了琵琶在簾內,聽我揮使。”韓香領命。

外面書童進來稟道:“大廳上酒席已擺設齊備了,屏門上的湘簾已掛了,請老爺安席。”華刺史隨即起身,走到廳上,著院子去請蔣青巖、張澄江、顧躍仙三人上席。他三人忙整衣冠,喜孜孜前來聽考,一齊來到廳上。華刺史也笑臉相迎,一個一個打恭安席。四人坐定,蔣青巖和張澄江、顧躍仙見簾內隱隱躍躍,那香氣一陣陣飛透出來,知道是三位小姐在內看他三人吟詠,他三人一發添了許多詩興。酒過三巡,華刺史便向袖中取出那三張錦箋,捏在手中,向張澄江、顧躍仙二人說道:“老夫放肆了,拈有三個題目在此,連青巖舍內侄也要請到一二。”蔣青巖笑道:“如此方見姑父公道。”華刺史道:“老夫還有一說,舍下有一義女,善彈琵琶,於今老夫著他在簾內,待三位題目到手,令他彈一曲來陪,如曲終而詩不就者聽罰。”蔣青巖和張澄江、顧躍仙三人一齊道:“此事極妙,可作將來一段佳話。”華刺史然後將那三張錦箋放在一個大花瓶內,向他三人問道:“三位年齒孰長?長者請先開一題。”蔣青巖聞言,便向張澄江、顧躍仙拱手道:“小弟告僭了。”說罷,伸手向瓶中取出一張錦箋來,箋上寫著:“題西子採蓮圖”,得“子”字,要五言古詩一首。蔣青巖尚未看完,只聽得琵琶已響,一個書童捧了文房四寶,立在蔣青巖身邊。蔣青巖喜孜孜提起筆來,揮如夙構,一揮而就,呈到華刺史面前道:“草草完命,幸賜塗抹。”華刺史連忙雙手接過,細細觀看。那詩道:

昔日有佳人,芳名號西子。

清晨自浣紗,暮作採蓮女。

游魚各驚散,鴛鴦復高翥。

同伴愧不如,持花謬相比。

花質本亭亭,斯人妙容止。

莫採並頭花,雙雙照溪水。

華刺史看了一遍,擊節連聲,稱讚不已,隨即收入袖中。聽那琵琶,才彈得半曲,華刺史一發敬服。那掌珠、步蓮二位小姐在簾內觀見,十分駭然,只有柔玉小姐是見過的,雖不驚訝,卻也暗暗歡喜。第二是張澄江,向瓶中取出一箋,展開看時,上寫著“題天台採藥圖”,得“來”字,要七言短歌一章,擬柏梁臺體。這裡剛剛看完題目,那簾內的琵琶再響,張澄江也不思索,信筆揮成,聽簾內的琵琶正彈得熱鬧哩。張澄江雙手將詩送到華刺史面前,華刺史恭恭敬敬,接到手中,高聲朗誦道:

劉生阮生本仙才,春風采藥遊天台;路迷忽見桃花開,洞口仙人帶笑來。

雲錦衣裳芙蓉腮,問君何日離塵埃;纖纖手酌黃金罍,勸君痛飲休徘徊。

時來七世人相猜,舊時城郭半蒿萊;胡麻一飯真奇哉,何不學仙空沉埋。

華刺史看罷,高聲讚道:“秀逸高古,允稱絕調,老夫何幸,得遇仙才!”說罷,輪到顧躍仙,起身向瓶中取出那一張箋紙來,捏在手中,讓那琵琶彈完了,方才看題。那題是“題子卿歸漢圖”,要五言絕句四首,即用“子卿歸漢”四字為韻。那簾內的琵琶聲,早已相催。這顧躍仙不慌不忙,一首一首,寫得風行雷動,頃刻間四詩揮就,也送到華刺史面前,華刺史起身接住。此時三位小姐及華夫人,與那些內外大小男女,知與不知,見他三人下筆如此神速,無不暗暗喝采。那韓香反受他三人的捉迫,一時指法俱亂。這華刺史也被他三人驚倒。再看顧躍仙這四首詩,頭一首道:

自信無還期,入關如夢裡。

茫茫十九年,禿節報天子。

其二

故舊半凋謝,重傷去日情。

春風吹白髮,後起盡公卿。

其三

攘攘長安城,家家不掩